看了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简单粗暴的说了一下对引入漫画和动画的看法,而且比较偏向日漫和日本动画的引进。
这个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分三个部分,动画、漫画和漫展。
1、
先说动画,如果说确切的时间点的话,应该是80年代初期,最先引起关注的绝对不是日本动画,而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一系列作品,上影厂的动画作品其实很早就有了,从50年代到80年代,作品的质量非常高,但是为什么在这时爆发呢?是因为电视普及了,没有经历过的大家可以联想一下手机和PC普及的感受。
只说一部作品的话就太为难了,说三部有代表性的作品,80后的小朋友肯定耳熟能详,《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邋遢大王》。三部动画作品的主题歌也曾经风靡一时。
上影厂培养了一批动画粉丝,但可惜是为他人做嫁衣了,因为后来上影厂亏损,动画业务断代了。
后来《变形金刚》的版权方免费提供给电视台,造成国外动画的大量涌入。但是,第一批获得启蒙的动画观众,绝对是上影厂的粉丝,这一点毋庸置疑。
2、
漫画的话,中国的第一批二次元爱好者也绝对不是通过日漫入圈的,50-80年代期间,有两次连环画(又叫小人书)的爆发。培养了不少的漫画爱好者。
如果时间再精准一点的话可以说是70年代,这时有大量的红色连环画,满足了不少漫画爱好者堂而皇之追看连环画的欲望。
之所以说是70年代,是因为连环画的爆发引爆市场的繁荣,使得中央美术学院一度设置了连环画专业。
而这些连环画中广为流传的是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杨家将》和《岳家小将》。
因为连环画这种中国特色漫画的繁荣,大街上甚至出现了租看连环画的小摊,可以在马扎上坐在路边看。
这个不是凭空胡说,笔者姥姥当时70年代的时候50岁左右,除了集邮,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连环画,《西游记》、《岳家小将》、《杨家将》都有整套,我常看她戴着老花镜看的津津有味,可能因为姥姥识字不多,连环画的画多字少看画也可以明白大概意思。
可惜,姥姥老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于90年代在北京家中走失,希望大家善待家中老人,这也算是说个题外话了。
3、
然后不得不说的就是漫展,因为二次元爱好者,这个词,笔者理解应该是属于深度了,只是喜欢看漫画动画,可能还不到这个层次,而漫展的出现,恰恰让很多动漫发烧友引起共鸣从而真正入圈。也就是从小众走向大众,从角落中了出来。
那这个时间就是在新世纪21世纪之后的事情了,漫展则完全是日漫美漫的天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日漫美漫爱好者在线下汇聚一堂,从漫展开始,也正式宣布了第一批二次元深度爱好者(死宅)正式入圈。
时间的话应该是0405年左右,还记得北京的囧神展在一家体育馆还是羽毛球馆里,真的是群魔乱舞,贴着各种二次元标签的群魔乱舞,不能直视。
笔者就认识其中一位,而且有幸拍到了他的写真。
提示,下面内容可能会引起不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