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软椅垫的女人》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片小说,那么作者是如何运用LOCK系统打造精彩情节,使之成为经典的呢?接下来我将把“LOCK”系统中的四项基本元素分别对应带入文章中,通过进一步解读,来思考莫泊桑的经典之路。
主角(Lead):一个衣衫褴褛、四处流浪的修软椅垫的女人为什么引人注目?
首先,她是一个到哪都不受别人待见的流浪儿童,却爱上了一个有着富贵生活的小药剂师。如此鲜明的对比,会让大家产生好奇:生活条件相差如此之大的两个人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这个从小跟着父母流浪的小女孩一次机缘巧合认识了小药剂师舒凯,她将全部积蓄都送给了他,由此拥抱亲吻了他,且出乎意料地没有遭到拒绝。她有些确定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小男孩,之后她便想尽一切办法筹钱送给他,就好像这些钱是能让她亲吻这个小男孩的筹码。但如同世间每一场轰轰烈烈的单恋一样,这个小女孩也不过是落得了个“热脸贴冷屁股”的下场。
其次,她有着寻常人所不及的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
她爱上舒凯,并把他当做活着的理由。在她发现舒凯已经结婚之后,竟选择跳河自尽,未遂,她的后半生就在一边修椅子一边想他的混沌中度过。这个修软椅垫的女人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一段超越阶级的高尚爱情,是纯净的、真挚的、不掺半点杂质的。但同时,这个平民女孩的真情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贵族阶级的丑恶嘴脸,抨击了法国社会的阶级歧视和最根本的黑暗。
目标(Objective):这个修软椅垫的女人有一个终极目标:嫁给舒凯,可以和他永远在一起。这个目标是通过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所展现的。
最初目标:在他们第一次接触后,女主希望能再次看见这个小男孩,再次亲吻和拥抱他。
在女主与小男孩有了第一次邂逅,产生了第一个目标:想见他。她拼命攒钱送给这个小男孩,以换取可以亲吻和拥抱他的权利,就像是一场交易,一笔很划算的买卖。事实上,舒凯的拜金、金钱为王的固化思想此时就已显现,只可惜女主沉浸在爱情中,以至于从未发现。长此以往,“他也多多少少有点焦急地等着她再来,一看到她就奔过来迎接她,使得小姑娘心花怒放”,是真的单纯地盼望着她来吗?我想不是,他只是盼望着她给自己带来的钱吧。但就这个情况来看,这个最初目标女主还是达成了的。
终极目标:希望舒凯多搭理自己,多关心自己,幻想着自己可以嫁给他。
长大后,舒凯进入中学读书,然而她还是那个只会修软椅垫的流浪者,介于她与舒凯相差悬殊的社会地位,舒凯表现出了冷漠、高傲和对她不屑一顾的态度,而女主也变成了在这段单恋的感情中卑微到尘埃的存在。在得知舒凯已经结婚后,愿望彻底破灭,但是她对舒凯的爱并未消失,依旧忍饥挨饿为舒凯攒下一大笔钱,在死后交给他,幻想着给他留下美好印象。然而,她的终极目标彻彻底底地失败了,就连死后,舒凯也未曾对她有过一点感念,只是心安理得的收下了她的钱。故事以悲剧结尾,塑造了舒凯这个虚伪冷酷、薄情寡义的男性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期法国社会金钱观念和等级意识对爱情和人性的腐蚀。
冲突(Confrontation):在女主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作者巧妙的设计了多重冲突,环环相扣,引人注目
冲突1:悬殊的社会阶级
女主出生于一个贫穷、居无定所的家庭,每日的温饱都成问题的她,更没有受过教育,这似乎已经预示着她这辈子不可能嫁给一个上流社会阶级的男子,她在这段感情中所有努力也是注定没有结果的。 而舒凯却因为她可能带来的利益而对她的态度并无决绝,会让观众好奇是否舒凯会被女主打动?女主是否还能坚持这段感情?他会不会接受她?为了能知道两个人接下来的选择和转变,观众就会看下去。
冲突2:舒凯的妻子
“她发现一个年轻女人挽着她心爱的人的胳膊从舒凯的药房走出来。这是他的妻子。”得知舒凯已经结婚了的女主万念俱灰,她深切地知道她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得到舒凯了,唯一慰藉的是可以偶尔到舒凯的药方买点药,能看一看他、付给他钱。她以能为舒凯做点什么而欢喜。这在外人看来确是可怜而又执拗的,于她,大概是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过得好,默默祝福也是一种幸福吧。
冲击结尾(Knockout):讽刺的悲剧式结尾,女主去世,将积蓄全部留给舒凯,但换来的确是舒凯夫妇对金钱的贪欲和对她的嫌弃和憎恶。这是整部影片最冲击人心的部分,也是影片的结尾,更突出了历史——法国阶级社会的阴暗。
舒盖听说修软垫椅的女人爱着自己,愤怒地声称要把她扔进监狱,是因为他害怕她说出自己年少时为了钱与她保持亲密关系的不堪往事。于是,便一边辱骂着这个修软椅垫的女人,一边像吸血虫一样索取尽她留下的钱财,做尽苟且之事。伴随着医生所讲故事的结束,文章结束了,留下的是读者的沉思。
文章中主要是对爱情的讨论,我也才真的明白什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身、地位、家境无论多么卑微和低下的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但我认为更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思想观念的转变。现如今,社会虽已无阶级之分,但贫富差异化严重,仍旧存在着因为不够富足而受到歧视的情况。每个人都是一个大写的“人”,需要被尊重和平等对待,不该因为贫穷而位于“鄙视链”的最底端。只有这样,才能建造一个和谐、充满爱的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