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青扬
日更:1000/27
眼看4月就要过完了。昨天与母亲视频聊天,我们还感慨时间过得很快。好像小时候,每当学校开学,我常会板着手指头数日子,感觉离放假要好久好久。那时,母亲便常说:就三四个月,一晃就过去了。那时候总感觉大人的时间比我们过得快。
现在,我也成了一位母亲,成了小时候眼中的大人。小时候母亲说得没错,时间确实“一晃过去了”。昨天和母亲说到时间,娘俩同时感叹:是啊,过得真快,一晃孩子都长这么大了。
自从孩子上了学,我更觉得时间就像在跑。一个个星期,一个个月,一个个学期,不觉间孩子的个头到我鼻子尖了。
因为疫情,这学期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在家上网课,我天天陪他们,天天看到他们。就这样我还能眼见着他们像个小树苗似的,茁壮成长,个头一点点的往上冒。怪不得,每次先生出差回来,看见他们第一眼就说:又长高了。
时间能在孩子身上看见。在我们身上呢。特别对于全职妈妈来说,如果不去留意时间,稍不注意,一年过去了,也不知道我们到底做了什么。
两年前读过《奇特的一生》,惊叹于主人公柳比歇夫的一生成就。他是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毕生专注于学术研究,知识渊博。
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此外,他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有12500页打字稿。
要说生活上,他过得比普通人要自律很多。他喜欢游泳散步,读书,听音乐会,他精通4门语言,喜欢旅行,甚至一年能够看65部电影,还会写影评,最最让人吃惊的是,他每天竟然睡10个小时
让人不得不感叹,时间好像在他身上多了许多。
为什么他一生有如此成就?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时间管理,或者说他与时间成了真正的朋友。
他从26岁开始,每天都写时间开销日记。客观地记录时间。
记录形式:日期+时间+时间消耗。
他从1916年开始写时间开销日记,一直到1972年去世,整整写了56年,从不间断。从他的时间统计来看,粗略估算一下,他一生大概用了8万个小时在科研工作上。
我们都知道《异类》里所讲“一万小时”定律,柳比歇夫的各方面成功都与他所付出的几万个小时有关。
两年前读过的书,期间也有断断续续的坚持时间记录,但都没有坚持下来。直到这个月,从四月初始,我做了二十多天的时间记录。客观记录+小复盘。
到底看看,每天的时间哪去了?通过这二十多天的记录,大概有了“心中有数”。在“重要但不紧急”的这些事中,到底用了多长时间,每天的“娱乐时间”又多少。通过客观的记录,再进行小复盘。我觉得这是时间记录的核心。
每天我都是用小时间记录。比如,等电梯、上卫生间等等。记录时间只是让我们了解:每天到底怎么过得?当然,我现在的记录有点繁琐,以后加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