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今天来游泳啦?”店主热情地招呼熟客。
“我儿子只用那个蓝色的游泳哦”一进门,这个宝妈就讲好了规则。
“可是没有蓝色了,用黄色可以吗?”店主商量着。
“不行,一定要那个。”宝妈坚持着
“你家孩子有点挑哈”店主渐渐失去耐心了。
“他是专一”宝妈马上反驳,受不得儿子有委屈。
无奈,店主从其他小孩手中,换了一个蓝色的游泳圈,给这名“专一”的小孩。
整个过程下来,“专一”小孩一声不吭,看着妈妈为他争取“特殊对待”,围着属于他的游泳圈下水。
刚一下水,“专一”小孩就发挥了傲人的精力,“啪啪啪”在水中拍打,水花四溅,附近的小孩毫无预兆地受到水花炮击。这名妈妈,隔靴止痒地远远喊一声,“小宝,不要玩水,弄到别的小孩了。”
“专一的”小宝仿佛受到鼓舞,更加卖力地拍打水花。
受到威胁的小孩纷纷拍水攻击,小宝妈妈跑到小孩身边一边护住他一边数落他,“别拍了,小宝,不许拍水,哎呀你们不要拍水了。”
只可惜,小宝把这些话当成反面激励,当一个婴儿漂到他旁边时,小宝狠狠地拍水,撞了婴儿的游泳圈。婴儿吓得哇哇大哭,小宝妈妈这才不情愿又无奈地,用自己的手打了小宝的手,轻轻几下,再呵斥几声。
其他妈妈,纷纷把自家孩子拉走,离他俩母子,远远的。
做父母的,最怕孩子吃亏和受到伤害。
而熊孩子,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问题之一。
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奇和纯洁的,但随着年龄的长大,需要学会调整自己和别人的边界。
每一次试探边界,也在向父母询问,我可以吗?
作为父母,是有责任密切关注孩子的每一个试探。每一个熊孩子的产生,都是背后的父母教育疏失所导致。
别再总怪责熊孩子举止讨厌,应该怪责其父母,“你怎样教仔的?”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尽管熊孩子可恶,但成年人遇上熊孩子的时候,总要表现得“大气”,至少是敢怒不敢言。
总的来说,是怕事。怕被熊孩子父母反咬一口,要你多事?又或者来一句,孩子小,不要跟他们计较。
连小孩都知道收到泼水的攻击时,也是自动反击。为何这些受到伤害的成年人,总要表示大度,隐忍一下?连个屁也不放?
总要呵斥一番吧?
儿童即是国家的未来,维护国民素质人人有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