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走后一年多,母亲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她整日郁郁寡欢,性格也变了许多。
母亲变得自卑起来。没有父亲陪伴的母亲,显得可怜又无助,没有了往日的自豪与神气。她整天待在家里,我们劝她出去走走。她在村里走,便觉得有人对她指指点点,认为她是孤家寡人。她去亲戚家,看着大家成双成对,只有她一个人孤孤单单,她就认为别人嫌弃她寡妇的身份。她板着脸,拒人千里之外,大家不知道跟她说什么好,便没跟她说话,她就认为别人看不起她。她回到家,用微信跟我们抱怨,对我们吐槽,说要是我们的父亲在,她哪会受这样的气。
本来我也相信母亲说的话,替她伤心,替她打抱不平。直到知道实情的小妹道出真相。
其实大家便没有对她指指点点,没有看不起她,更没给气让她受,一切都是她自己先入为主,胡思乱想。
母亲变得毫无主见。在我的印象里,貌似家里的事情,都是母亲作主,父亲执行(母亲说我只看到了表象,小事她作主,大事父亲作主),她对父亲的生活,那可是全方位掌控。没了父亲的母亲,一边想这也做主,那也做主,一边这也拿不定主意,那也拿不定主意。
没了父亲在身边的母亲,立刻对大哥依赖起来。
依赖大哥的母亲,对大哥的生活工作便颇有微词。她老抱怨大哥出去,不着家;抱怨大哥店里的人不好好工作,而大哥又不管,她很想干涉。我们劝她不要动这样的心思,大哥年近四十,有自己的主意,她只要跟着他生活就好,无需干涉大哥。母亲很不满意我们这样的劝说。她总认为大哥听她的,会发展得更好。
但是,她又什么都拿不定主意。过年买什么,她犹豫不决;在老家还是县城过节,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做人情,送多少礼,她也说不定......这些,她要等大哥来拿主意。我们总劝说她,她还不到60岁,对大哥不要太依赖,自己能作主的就自己作主,事情能做的就先做好,不必等到大哥。大哥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太依赖他,他有压力。
母亲怒斥我们不为她着想。
母亲对我们吐槽抱怨,并不是想让我们劝说她,而是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发泄一下情绪,也许她内心舒服一些。但是我们每次都忍不住劝说,希望她能够想通一些,释然一些,快乐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