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好好学习》,书里讲了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的系统方法。读完以后受益颇深。
人类的祖先智人,由于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打败了尼安特人,迅速的占领了当时的世界。现在的我们,通过学习获取新知、破解难题、提升自己。
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困惑和难题。
买了很多书,却没看完;
得到App上买了很多课,却没听完;
想练习写作,但总是半途而废;
年初列了很详细的学习FALG,但是还没执行到两个月,就没有然后了。
《好好学习》这本书针对这样的问题,就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养成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孔子在论语中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比如,在工作中,由于时间和项目的原因,我们常常在紧锣密鼓的处理事情。劳累一天回到家,只想躺着。第二天又开始同样的一天,循环往复。比如,我们看了一本又一本的书,但是自己的行动、思想、习惯却没有得到改变。
晚晴名臣曾国藩“修心”的能力非常强,这样一个能力的打造就离不开他经常写的“反思日记”。有一次,曾国藩跟他的朋友郑小珊起了隔阂,在日记中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后,觉得是自己的行为出了问题。之后,他主动找了郑小珊,两个人的关系就恢复了。
过往的每一个选择,造就了今天的自己。但为什么?怎么造就的?不同的选择会有什么不一样?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外界环境、资源对这件事有什么干扰?从身边事开始,进行客观记录并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规律。
雁过留痕,事过留思。
以输出为学
“逼着”自己做分享,也可以加快学习的速度,让学习结果更落地。
比如,我为了让自己把《非暴力沟通》《金字塔原理》消化成自己的内容,就把这两本书的重点内容研发成了一门课程;比如,为了让自己每天都进行思考,每一天我都在朋友圈输出感悟,哪怕只有几句话。
把所学所感讲给别人听,就需要自己把知识串起来,为了让内容更生动、有趣、有用就需要加上案例和自己的领悟。这样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就可以让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加落地。
慢慢来比较快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把知识之间进行链接,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记录、思考、总结、输出,但不要太快。
在知识链接的过程中,可以用关键词提示的方式进行链接。比如在印象笔记中建立一个笔记本,记录一些思考和总结,然后标注好关键字。定期进行回顾,让相关的知识之间产生链接。
学习知识不求唯快不破,而要稳扎稳打。要把学习到的新知识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碰撞、融会贯通。溪流很小,随大河汇入大海,方可起波涛。
高效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通过思考找寻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昵称:仼火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