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最近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没有了有事没事拿起手机看两眼的习惯。
我自己也很奇怪,我是怎么做到的。这个习惯在最后完成改变时好像很自然,自然到让我毫无察觉。因此,我决定用文字去追忆这段经历,去解开我改变一个习惯的迷。
前几个月,我开始读先生的《认知觉醒》,里面有一章描写关于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看的习惯对一天的生活影响。
我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下决心开始了尝试改掉这个习惯的练习。只记得一开始早晨起来只看一眼都有什么,并不点开细看。上班时按自己的安排做事看手机消息。初始还好,过了几天后,大概是6月11号左右,实在控制不了了,就把消息的提醒功能关了。然后控制自己,游说自己,半天时间就又难以控制了。这时,我就跟自己说:“我管你着不着急,焦虑不焦虑,舒服不舒服,我就是不掏出来看,着急你能咋的,不舒服你能咋的。”抱着和情绪赌气的心理我一次又一次的延时满足,直到把活干完,才拿出了手机。还记得当时,我觉得自己没有被情绪控制,反而战胜了自己的情绪,挺自豪挺有成就感的。
被强制让我的情绪更不舒服。大概是6月16号,我在一本名为《价值》的书里看到一句话——把时间和信念投入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情中。我从这句话中联想到我总不由自主拿出手机看这事。为了安抚我不舒服的情绪,我就用这句话告诫暗示自己:在想拿手机看的时候告诉自己的情绪,不要把时间投入到这种不能产生长期效益的事上。你每克服一次,延时满足一次,我都会用笔记录下你的每次强大。
然而,这种办法只起了短暂的作用。我依然在每次控制时都不舒服,最后还是难以自控。
下班回去的路上,我看着盛开的向日葵,脑子里立即冒出了那些形容向日葵的词。后来我反应过来,这些词深印在了脑子,一旦产生关联,立马就会冒出来,这是惯性思维。由此我想:我的这个总忍不住拿出手机看的动作,也是一种旧有的习惯动作。我的控制力和情绪还不够坚韧,故受惯性动作支配,难以抵制。只有在艰难的练习体验中才能形成新的记忆深刻的惯性思维。
晚上,我又把关闭的消息提醒打开了,原因是我发现关闭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动作,反而会百爪挠心,更为关注,索性打开省得惦记的难受。意想不到的事就从打开这刻开始了。当提示铃声想起的时候,我反而不着急看了。后来,群里铃声连声响起,此时,我从响声里感受到了音乐,觉得那音乐很好听。我的注意力就在这种不经意间从消息转移到了享受提示音乐的听觉享受上。我好像找到了改变的方法。为了去证实这种方法的有效期,第二天上午我特意去感受,结果真的一上午我都是这种体验。我心里愉快轻松极了!我想——这次是不是会和上次接水放水一样,注意力聚焦到一个积极享受的视角,使自己走出了糟糕的情绪,继而又会什么情绪也没有,归于平静无感?
从那以后,我逐渐不再关注这件事了,至于什么时候彻底不拿出手机看也不再难受,我还真的是没留意到。现在,我也不是完全不看不玩,只是玩不玩不再产生欲望和情绪而已。当然,有我关心的事我还是会留意消息,没有我也不没事就翻看了。
从这件事中,我总结出: 对于我们这种意志力一般的人,要想改变一个习惯,就要去寻找那个让你感到舒服享受的关注点,才能撬动改变,启动改变模式,而无感则是改变的终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