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喝粥,可暖胃,可顶饥,亦可在没有胃口时,以一份清粥小菜来调整心情。
百度是这么诠释它的:
粥,也称糜,是一种由稻米、小米或玉米豆类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
从字意说,“粥”里有“米”,指米粒,两旁有“弓”,意为“张开”、“扯大”。“米”与“二弓”联合起来表示“把米粒从左右两边同时扯大”。
从本义来讲,“粥”是用火和水把米粒体积增加到最大时候的米饭。
就是说,一碗粥的形成,其实就是在外力和各种不兼容的环境中,把自己的潜质发挥到极致的一个过程。
在清水慢火的煎熬下,把自己内心的坚硬逐渐浸润于一团圆融里,慢慢成熟起来并释放出一身的柔韧,不改本性,却又饱含温度和温柔。
一碗好粥,不仅要有时间的消耗,更要有好的配比。
三分米,七分水,以这样的最佳比例,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在火上熬煮。
在浸泡这个过程中,占了极少配比的粮食慢慢的增加了自己的份量,不仅有以往的质感,更多了一些韧劲。
在熬煮的过程中,米少水多三七分的配比,更耐得小火慢熬带来的长长寂寞,并有足够的底气去应对时间的消磨。
而我最喜欢看熬粥时小火催促着水花微微翻滚,一粒粒米顺着水花的起伏一下子一下子浮沉的样子。
看这两种不同质地不同性情的物质,因为一种机缘的巧合终在炽热的火焰上相融,彼此之间不争高下,不辩对错,不闻外扰,不看过往,不贪多少,只是默默的做当下该做的事,努力的去做一碗粥,一碗难得糊涂的好粥。
不由得想起一付对联:
清浊不言,原形舍去方成正果
浮沉一笑,大块消弭始得甘糜
这是何等通透的菩提心!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一碗粥的人生,从来不糊涂啊!
更有古人如此说粥:
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好的人生,大概也应如此品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