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为什么不容易喜悦

你为什么不容易喜悦

作者: 基本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12:15 被阅读0次

我今天想先分享一个词语:福流澎湃。

这四个字是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翻译过来的,意指西方积极心理学中的“心流”。也就是说,当人进入一种“心流”状态时,内心涌动着无声息的喜悦与幸福,如入无人之境,忘却时间的存在。

然而,如今的人,很难进入那种“福流澎湃”中,简单说——难以喜悦。

从教育上讲,德行浅薄的人不容易喜悦,因为随便一件不顺小事,就可以让他暴跳如雷,即便能用理性去克制,也是痛苦委屈的。因此,要常常达到喜悦与从容,须集义而生,持续地累积德行的厚度。

我自己的切己体察,有三:

一是沉浸。美的东西,可以让我喜悦,而喜悦又会带给我巨大的热情与动力,从而推动着我往深处走,而深处是宁静的,清流在深处。在那里,人神是静定的,心思也会变得纯净、清晰,而内心会感到被安住了,再也听不到得失、争执、计较、分别、好坏、价钱,这些都消失了。

二是意义感。学习一种东西时,当加入了充分的意义感,时间长了,便会出现庖丁解牛时那种心流:“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在学习教育之道近二十年的过程中,常常感到了这种“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内在喜悦,积累多了,吾性光明,夫复何求?

三、凡事极致。做事时,亦可抵达“福流澎湃”之境地。《卖油翁》中卖油翁言: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在做事的过程中,下足笨功夫,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亦可涌动无尽的、忘我的喜悦。

其实,无论是德行积累、学习、做事、创业,甚至把玩,都应充满激情与喜悦,从功利中彻底抽离出来,达到“自己喜欢的不得了”之境地,福流澎湃,则悦近来远,一切皆可水到渠成。反之,必将走向枯绝困难。

总之,德行厚重的人,容易喜悦。那么,人是怎样变得厚重的呢?

(一)

厚重之人,他会自觉地把心升起来,渐渐地,心就到了高处,看得很远,能站在将来至少三十年看现在,他不纠结、不揪心、舒心、安心。

身,可以在世俗之中,但由于他心在高处,离神圣很近,从而内在上优雅从容、辽阔深远,他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因为心在高处,太阳也先照他,上天只照顾心在高处的人,犹有神助。

(二)

厚重之人,他还可以往下沉潜,到水的底部去,清流在底部。而浅薄之人,只能浮在水面上,每天喝苦水。

尤其自带使命与担当者,沉潜下去,到清流处,是不难的。反之,没有清晰的定位,没有找到一种使命以及大的担当,一切为了利己,他只能浮在水面上喝苦水,喝久了,习惯了,还不自知自己喝的是苦水。

(三)

厚重的生命状态,其精神内核是“给予”,给予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能不断给予的人才是富人,而只会索求的,一辈子都是穷人,比如乞丐。要去做一个富人,不断给予,不断去成就别人,不求丝毫回报。此为厚重之学的精髓。

以下是厚重深远的四个内涵与提高方法:

第一条:未知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的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十年前,甚至改造了我的学习观。

比如,学习经典,真正的学习,是一句句地落实照做,不愿意照做的,就不要学,浪费时间,你愿意按谁说的做,你就去学谁。信,然后做,信心任物,不信不学,学到了一条,践行出来,尚未践行,绝不学下一条。

有人说,多学点不好吗?了解一下也好,增加一点“国学素养”。

不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生命有限,知识无限,去追逐,会累死的,把生命浪费在你不愿意照做的东西上。

有人说,我多诵读、记忆,即使现在不理解,将来慢慢再理解,可以吗?

不行。《朱子近思录》里说:“明道先生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明道先生,就是程颢,他说读书背得,是玩物丧志。为什么?你会背,可能只是为了表演、为了道听途说、为了说给人听,实质是学以为人,而非学以润己。王阳明也说了:“哪个要你记得,你若记得,便不晓得;你若晓得,不必记得。”

人的厚重深远,不是因为你学了很多东西,而是你“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就是“照着做”,不断践行,去一条一条活出来,然后,不断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这些收获和感悟,沉淀下来,时间长了,人就有了厚度。厚物载道,“底盘”厚重了,才能承重,才能“宁静致远”,走得更高、更远。

第二条: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遇到一点事,就心急如焚,甚至暴跳如雷,为什么?不够厚重。

想得到,但又做不到,为什么?不够厚重。

重心比较低的人,一般容易做到厚重深沉。

重心低的人,一般也不容易被人击倒。

《道德经》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意思是,人在不静的时候,就失去了主宰和引领,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

一个人的平静程度决定了动的分寸与分量,内心静不下来,就容易和他人和自己较劲,他做事就难以有分寸。比如孩子,平静的程度决定其学习的效率以及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因此,压低重心,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修身养性的心法之一。

按佛教的启迪,压低重心,关键在于放下,即:放下执著,成为阿罗汉;放下分别,成为菩萨;放下妄念,成为佛。

放下不易。怎样放下?就像手里拿了一个杯子,一般不易放下,但烫着了,你就放下了。

其实,看透了,掌握了规律,就放下了所谓的“面子”、“失败”、“差异”、“委屈”等等这些我们自己设立的“心魔”与“符号陷阱”,放下的东西多了,重心随之便下沉了。

第三条:厚则责己,薄则责人。

这个之前我讲过,再赘述之。

看一个人的德行厚度,就看他如何要求别人和如何要求自己。德行厚重的人,对别人要求不高,用一般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对自己呢,要求就很高,用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对别人要求不高,就容易满足,你容易满足,就容易得人,容易得人心,而对自己要求高,就不容易做错事,做错了也能及时得到纠正。

而德行浅薄的人,恰恰相反,对别人要求很高,对自己要求很低。对别人要求太高,谁都达不到,那就众叛亲离。对自己要求低呢,行事苟且随意,随随便便,这样,自己的空间就小了,无处容身,历史上的悲剧人物大都如此,如商纣、周厉王、隋炀帝等等。

孔子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人世间,所有的怨恨,都来源于自己对别人的要求,要做到无怨,就放下对他人的期望,甚至可以做到“零期望”,永远不怪别人,只怪自己,只对自己有要求,没有怨恨了,剩下的全都是感恩。

而修身进步最快的方法,就是放弃要求别人,把自己平时要求别人的全部用来修自己。教育,也如此,教育的全部内容是教育者的自我修炼,自己修到了,不需要教,立在那里,不经意地引导学生自觉、自主、自立就是了。

(四)

再回头来看我们的教育,我一直认为,心情好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标准。

教育成功有一个重要标准是“心情好”,注重学生心情的教育才是真教育,能让学生经常“福流澎湃”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是“要好”、“想好”的,但由于我们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地“控制”,那种与生俱来的“想”和“要”就被掐灭在我们的手里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因此厌学甚至厌世,或者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其结果都是被逼进了“失败的自我”之黑洞中,到此,我们的教育就可以宣告失败了。

比如,再讲到“德育”,德育的实质是什么,德育的实质是学生美好的学习生活。可以说,不能促进智慧生长与精神愉快的德育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单纯的道德教化恐怕只能停留在口号上的。

有人认为德育就是思想品德课,当然是一种巨大的误解,思想品德课仅提供道德认知,并不负责“深入人心”,所以并非德育的全部内容。德育是学生享受学习生活的过程,更是学生内心秩序的自我建设自我发现的过程,实现德育的主要是通过激发兴趣、引导其积淀和修养德行厚度、提升文化底蕴、养成好的习惯等来实现,是使人“喜悦”之重要工作。

相关文章

  • 你为什么不容易喜悦

    我今天想先分享一个词语:福流澎湃。 这四个字是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翻译过来的,意指西方积极心理学中的“心流”。也就是...

  • 亲子关系有感

    怀上你,不容易 生下你,不容易 教养你,更不容易 焦虑与喜悦总在博弈 撕扯着我小小的心脏 寄养在老家 透支着我的魂...

  • 你练习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你练习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你练习抱怨,就会成为抱怨, 你练习喜悦,就会成为喜悦, 你练习受害,就会成为受害者, ...

  • 常问自己的三个为什么

    常问自己的三个为什么 为什么你总是在抱怨? 生活真的不容易。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不容易,多少是别人的原因导致,又有...

  • 如何成为喜悦的人?

    服务他人,满愿他们喜悦,你就会喜悦!不论你感觉如何,坚持做正确的事。 谁都知道想做正确的事,可为什么无法撑控?什么...

  • 因为有它,跨年的等待不只是钟表的指针

    喜悦:“妈妈,你为什么穿成这样?” 我:“打扮得好看是对朋友宴请的尊重呀。” 喜悦:“可你的朋友又不是阿拉丁神灯。...

  • 生活不容易,由衷喜悦难

    杂事集‖ 你好,简书,好久不见。 人总是在一次次失败后来开始反思自己,不靠谱的我也是,来反思了,也许也只能懦弱的躲...

  • 祝福妈妈们

    当妈妈不容易 生死考验通过 睡觉要被折磨 收获最大喜悦

  • 你的点点滴滴都牵动着我的心

    后来 不知道为什么 你的点点滴滴都牵动着我的心 我因你的喜悦而喜悦 我因你的忧伤而忧伤 刚刚你告诉我 好事一件 看...

  • 告别冬天的疲惫感

    最近身体的状态极度疲惫,想着一个新生命在肚子疼面即将诞生~就有些激动和喜悦……但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十月怀胎不容易啊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为什么不容易喜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fn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