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十几年前曾经是我家乡某个地产商卖房子的广告,我们每天行走在其巨幅的广告牌下,望着那片靠江最好地段的房子拔地而起,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不敢想象以后会有多少高楼林立在那每天我都会走过的上学路。
这句话为何让我印象如此深刻,是某天父亲回到家中,很感慨的说出了这句他心底的愿望,多数人的梦想,我想也包含着他的梦想,但只有少数人才配得上这样的生活,他们定是通过了艰险的努力才跳出了那座小城市的平台,我的父亲从一个更小的县城来到了这里打拼,当年他人生地不熟的来到这里,认识了在当地生长的母亲,之后他们有了这个家庭,他们从白手起家才慢慢有了自己的住所,才渐渐的有了家的模样。他们已经做到了自己可以做到的更好,于是把希望之棒交到了我的手中,让我拿着更稳的往前面跑,我甚至是站在他们的肩膀,甚至是数代家人的肩膀上才有了今天在这座城市里的一席之地,所以我无比的感谢他们,无比的怀恋他们给我的鼓励和付出,才让我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我们家的门前有一条河,这条河把这座城市一分为二,称为河东和河西,在河东居住的都是公务人员、教师和工作较好的单位,所以那边也被我们称为富人区,而在河西我生长的地方,连修一个坑都耗费了很长的时间,理所当然的被划入了“贫民区”,我家呢,是属于贫民区里条件较好的一家,我的父母对我的学习很舍得投入,我在那片区域里生活了十几年,直到我读初中的时候,父母决定搬到河东来陪读,那个年代还没有兴起陪读这样的文化,但我觉得我们家就很舍得,我在河东住了六年,看着这片区域越来越好,但这终究不是我自己的家。
高考结束后,我们又搬回了河西原来的地方,我也上大学去了,母亲很开心的每天晚上去跳舞,高考的结束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解放,他们也无需和我一样每天紧张的焦虑了,我感觉母亲终于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几年后因为拆迁,我们家又搬到了河西的另一个地方,反正都在城市里所以没有任何的区别,我也没有办法把居住的那座小城描述的和阿勒泰一样的美,其实那个城市嘈杂且脏乱,但是那是我的家乡,是我从小就想逃离出去的地方。
再后来我就毕业工作再到结婚,回来的次数更加少了,那时还不懂母亲所说的你结婚后回来的次数会更少。结果我去女方家的次数比回自己家还多,我想我实现了父亲当年多数人的那个梦想,我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那个梦,我知道自己得一直往前走。我读高中的时候,每次一想到如果自己毕业后还住在原地的话,那自己还是没有成功的,还是没有彻底脱离“愚昧”的,我不想让自己的未来仅仅是停留在电视机里的偶像剧,于是当我第一次来到这座梦想之城的时候,心中是那般的激动,之前人们说的在这里生活打难处,都被我逐个的克服掉了,我觉得如果我不在这里扎根,我的后代如果想要到这座城市来就得和我一样辛苦的打拼,甚至是吃更多的苦。我现在所承受的创业初期的苦可以变成宝贵的经验给到他们,使他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但是如果我逃避了这些本该有的磨难,那创业初期的苦痛自会转移给他们承受。虽然他们自己的人生会有相应的苦难要去承受,但普天之下的为人父母都是这样的,关心乃至处处为子女着想,很少有能热切的活出自己的父母。我想多数人的生活,少数人的梦想,就是在讲诉着活出自己的一种方式,把自己活的精彩,把家人带到更好的平台和地方,这就是我内心的呼唤和使命。
当我离开家看到母亲跳舞的快乐时,我觉得她是幸福的,她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在活出自己。我觉得我也是幸福的,他们可以放心的让我在外面专心打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