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遇到过迷宫式的商场吗?
我在西安南郊一家商超购物时,就差点迷路,这是我第一次领教到商场迷宫式布局的厉害。
原本几步就能走完的路,被设计了个弯弯绕,不管是上楼还是下楼,都要绕着商场走一圈才能找到通往下一层的扶梯,对于首次进入的人来说,宛若迷宫。
旁边的小店或摆着花卉,或食物香味四溢,灯光装饰也非常温暖,让人有驻足购买的冲动,我立马意识到这种迷宫式布局的别有用心,其目的应该就是为了使顾客停留更多的时间,浏览更多的商品,从而提升客单价。
消费者在迷路的过程中,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掩饰百折千回找不到出口的尴尬,打发被迫多余出来的时间,加之琳琅满目商品的诱惑,完全有可能把根本不在清单之列的东西扔进购物篮。
这种设计就是典型的肥了商家,坑了顾客。不熟悉的顾客迟迟找不到出口,搞不好就要在里面兜兜转,提着重物也不方便,还有最应该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此百折千回的商场,能找到安全出口吗?万一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止是商场,包括西安一家书店,也在采用这种营销策略,也就是说,不管你买不买东西,想要上楼或者下楼,都得经过他的展览区,通往扶梯口的过道狭窄,在过道尽头还有一些餐饮店。
餐饮加书籍,无论怎样组合,都是危险的名词,况且是在扶梯弯弯绕,安全出口不明显的情况下,这样的设计合理吗?合乎消防规范吗?
细思极恐,这完全就是一段惊悚的迷宫历险!
我的大脑给了我危险预警,它认为这种设计方式是存在隐患的。后来我发现,diss这种设计的人还真不少,比如今年6月罗永浩发微博diss宜家。

宜家的设计,就是把这种营销策略发挥到了极致,有报告显示,在宜家家居中,有高达60%的购买品不在顾客原本的购物清单内,其主要得益于卖场内像迷宫一样的设计,导致消费者冲动消费。
但对于罗永浩的质疑,宜家根本不鸟他,即使罗永浩以自己创业多年搬写字楼的消防审查为例,仍未得到回应。

商场火灾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2013年石景山区喜隆多商场重大火灾,过火面积1500平米、整个商场被烧得几乎只剩骨架。
更加悲痛的是,在这场火灾中有两位消防员同志以身殉职,而令人怒不可遏的是殉职根源竟然是商场的“迷宫阵”,令两位进入火场搜救灭火的消防员同志迷路。
一旦商场发生火灾,人们会更为紧张,逃生心情也更为急迫,往往又会失去冷静,此时如果不能快速找到消防通道或安全出口的位置,慌不择路,还有活路吗?
商场为提升营业额,本无可厚非,但这种对行进路线别有用心的引导,是否有草菅人命之嫌?
无锡塌桥事件之后,有一个袁雪成老师,两年前就对无锡内环的超重作出了警告,他在文章里写道:“最危险的是,一旦载重卡车压坏高架道路,造成桥梁断裂倒塌等,正在行驶中的小汽车,是无法预知和预防的,必定是灭顶之灾!”。
他的担心的确应验了,但我不希望,若干年后,有人会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你的担心也应验了。
尽管有人告诉我:商场都设置了较为齐全的快捷通道和消防通道标识,商场也会定期举行消防演练,但商场寥寥无几的管理人员,在危险来临时,能承担起疏散大量顾客的重任吗?
我努力说服自己:商场的这种设计,已经通过了消防验收,是在保证顾客安全的前提下建设的,我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了。
但这个担心真的是多余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