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拜佛有用,你连庙门都挤不进去;
如果种地能挣大钱,农民将无地可种;
如果献血有利健康,你连队都排不上;
如果吃亏是福,很多人早就福如东海;
如果人生如意,那么一出生时我们也不会哭。人性逐利,有利的事大家都会抢,没利的事人人避而远之。
别有事没事跟别人诉苦,这世上能感同身受的人很少,大部分人听听也就烦了,还有少部分人会当做笑柄到处去宣传。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
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
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三小时,多久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勤奋是一种低效率的行为方式,创造力才是当仁不让的大杀器,这就是知识的杠杆效应。
我们总是太多概念、太多预设、太多追随、太多知识、太多传闻,而舍弃了本来最值得珍惜的耳目直觉和具体细节,结果,哪儿都走到了,却走得那么空洞,那么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
「1.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
2.真实,是一切的开始
3.尊重自己的感觉
4.去完成你的每一个期望,使你的精神生命得以展现
5.我是真实的,才能遇见真实的你
6.所谓深爱,就是真实的我与真实的你,深度相遇」
为什么普通人很难逆袭?
同时满足这三点的人太少了:
选对了方向,充足的资金,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认为的优秀人才有这几个品质:
第一点,足够聪明。这个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环境变化越来越快,需要学习很多新的东西,需要面临很多新的情况,做很多原来没有做过的决策。
第二点,有足够的耐性,有足够的韧劲。因为你会面临很多很多的挫折,学习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第三点,这是底线条件,他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或者正确的野心。」
《恋爱的犀牛》里有一句话 :
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难得的是遇到理解。
认准一件事,干,好坏都认,复盘,接着干。
这就是“进步”。
如果没有目标作为支撑,只是虚幻地想象着提升自己,那么我们就像是在演戏一样,会觉得自己不是自己。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我学会了三件事:
1. 放弃改变他人。
2. 接受一些无法改变的现实。
3. 不需要对所有事都有所反应。
不要同情任何人,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因为同情谁,你的潜意识就会自动背负谁的命运。
不要背负任何人的命运,先肩负自己的使命,羽翼丰满、有余力再帮助其他人。
做确定性的东西,做时间复利。
做过产品经理的人都知道,产品的品质决定了产品的生死。
人的本质都是利己的,但我们要想通一个道理:
别人凭什么帮助你,只有你克服人性做利他的事情,最终才能实现利己,道理很简单,做起来的确很难。
“人生是隔离的艺术,也是靠近的艺术。”如果你真想跟别人交朋友,一定要靠近幸福的人。抱怨能传染,幸福也能传染,靠近幸福的人也会给我们带来幸福。
你可以前往任何你想生活的地方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你有时间
/ Aftersun
reddit 上有人问:“你学到的最残酷的事实是什么?”以下是获得票数最高的几个回答:
· 我是一个坏人
· 无论你多么关心和重视某人,他们都没有义务一样对你。特别是朋友
· 你可能没有犯错,但仍然会失败。这就是生活
· 时间过得飞快。 尤其是 24 岁之后。一眨眼就到了 40 岁
· 工作最努力的人并不总能获得奖励或认可
· 无条件地爱一个人,愿意为 TA 做任何事,并不意味着 TA 也会对你有同样的感觉
· 当某人去世后,你就再也见不到他们了。我的爱人去世的那天,我晚上倒在床上,痛哭流涕,我知道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了。卧室里空空荡荡,我只感到绝望。那是六年前的事了,我仍清楚地记得那一刻
什么是“活着的感觉”?“如我所是”。我了解自己,我感受自己的存在。我追求与价值观相一致的、发自内心热爱的生活,而与外界标准无关。
-Rollo May
当一个家庭或个人,具有了一定的财富,下一个追求目标应该是“文明的环境”,因为只有文明的地方,才能保障他的人身及财富安全!
有个铁律当你侥幸从泥潭里爬出的时候,切记立刻决然决绝远离那个泥潭。突然发财发迹一定要迅速离开原环境作必要的隔绝,嫉妒和红眼病会让仍待在泥坑的“熟人”发疯,嫉妒有规律:非熟悉不会嫉妒因为犯不着;彼此原先差距巨大不会嫉妒因没心理落差,最毒的嫉妒都发生在彼此原先相差无几,突然甩开距离。
到现在,没人说得清罗大美是否与余峰认识,是否是警方消息里的“熟人”嫌疑犯,如果认识,两人是相识于何处?据有媒体得到的警方消息称,嫌犯原计划勒索罗大美十几万元,但控制罗大美后又实施抢劫,逼迫其陆续转出数百万元。原本,三名嫌犯曾欲将其卖至缅甸再赚一笔。因案发时,中缅两国正大力打击电诈犯罪,嫌疑人计划落空便将罗大美杀害藏尸。
流量之下,罗大美从一个底层农村青年逆袭成千万富翁,他像陈旧败落的街区里,突然拔地而起一座崭新大厦,既成为“地标”,也成为“猎物”。
医美和健身的终极思路都是:摧毁方能复兴。
很多事也一样,敢于前功尽弃,才能后来居上。
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别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也不要在自己心中强求他人,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和洒脱!
想拿大结果,你就得离经叛道,你就得去找苦吃,去死去活来,去承受一般人承受不住的压力和磨难。
用血与泪去浇筑丰盛。
所有的美好都有代价,哪怕你含着金钥匙出生也会有攻讦和暗箭。
喜欢《天道》里的这样一句话:
“聪明人只做一件事,那便是解决问题,而非被情绪所左右。”
人在没有力量的时候,说什么,人家都听不到
机会往往会伪装成困难,所以大部分人抓不到,甚至避之不及。
要紧的是果敢地迈出第一步,对与错先都不管,自古就没有把一切都设计好再开步的事。别想把一切都弄清楚,再去走路。鲁莽者要学会思考,善思者要克服的是犹豫。
史铁生
想要健康的身体
主要靠自己
生活方式占60%;
环境占15%;遗传15%
医疗只占不到10%
普通人真是没有时间,俗事缠身
我们常听到的 “富贵险中求” 这句俗语,其实是被删减的。原文是:“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
新木桶原理: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在于短板多短,而是长板多长
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
——阿尔贝·加缪
一个人的审美高度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特别是在40岁以后…
杨幂:“看到现在觉得结果不重要,爱一个人的过程很重要。因为结果,都那样”
偶然的成功看运气,必然的成功看格局。
一个人若是只看到自己和自身企业的利益,为了这份利益费尽心思、不择手段,即便获得了一时的成功,最终也会一败涂地。
真正大格局的人,他们的人生信条永远都是:“我要赢,但我更要身边的人赢。”
我们都是时代的个人,很难出现个人的时代
「反复修行和训练自己,与所有人课题分离,做到本自具足,然后再去爱,或者被爱,同时一生也允许自己没有遇到爱。最后准备好接受命运,孤独死去。」
感觉生命的圆正在走向封闭。封闭即圆满。不再有新的欲望出现,也不再有新的人进来。修炼结束,终成正果。
永远不要回头看。不要反复咀嚼你已经取得的战利品。而是要飞速奔跑,再创辉煌!
我对国内刚刚参加年轻人的建议,不要买房、不要买房。
现在房子遍地都是,找一个交通方便的租一个性价比很高。
然后节余的资金全部去定投标普及纳指。这是应对未来的绝对法宝。
西汉名作《盐铁论》有一句经商名言: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
利在势局,不在力耕。
总结就是,搞钱要靠脑子和周期,而非蛮力。
道理传了2000多年,但后人能参透并践行的,依然少数。
说明:❶人性是有定数的;
❷经商是少数人的专业;
❸比认知更重要的是训练。
金钱有两种作用。
一种是购买你需要的东西。
另一种是作为燃料,去打造你需要的东西。
人到中年,你会发现,最难的不是赚钱,不是工作,而是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取舍。
你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生命更是有限。
你没必要为了无用的关系浪费人生,更不应该被底层关系困住。
余生很贵,把时间和精力,留给那些真正值得的人和事。
成事的人才有性格魅力,普通人的性格魅力其实就是性格好而已。
认真踏实一直在做事的人跟表面挂个牌子看起来有事做的人是不一样的。区别在于生命力跟跌宕起伏的层次感。做事的人人生一定有起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就是因为有起落性格在里面积累形成了一种气质。
迷人的气质。
最近慢慢明白了人际关系本质是利益交换,你的人际关系取决你的存在对别人有多大价值。
机会在于自己把握,很多人看着是一堵墙,但是在别人眼里就是一层纸。
说话最好就三个目的,否则你就应该尽量保持沉默。
第一,让人高兴,传递情绪价值;
第二,传递价值,激发他人动力;
第三,给他人带来利益。
认知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认知决定未来的一切
「如何建立稳定的内核?」
多做事情,多经历
饺子导演前两天在短视频里说:“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出来。”他说的很有道理啊。我晚上躺在床上和琉琉打电话聊天互通有无,听她说别人的事迹,也给我听燃了,我大叫,“奋斗!”她说:“奋斗,对你当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先从床上爬起来。”我嗷了一声,默默在床上继续扭曲如蛆虫
只要你跟稍微聪明一点的人恋爱过,你就能发现其中的区别。一段长久的关系为什么能势均力敌,因为双方都在控制力量,避免把球打到场外去。
而更聪明的人,会默默根据你的,打球水平来调整力道。对一段好的恋爱的定义是,你不必觉得吃力,不必总想着去解释、迁就和让步,一个聪明的恋人会让你觉得事情的发展如此水到渠成,他让你知道,自己是被看见、被理解的。
恋爱这场网球,匹配到菜鸟和职业选手的几率都很低,我们能做的就是擦亮筛选时的眼光,选一个聪明点儿的,把那颗球不费力地打下去,毕竟这原本就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能让自己少捡球,就尽量少捡球。
我非常幸运,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但也是一条黄金法则。
| 查理·芒格
聪明人不会跟任何人,
走得太近,
因为他明白,近则不恭
做IP的一些反共识经验,一定要谨慎。不然容易和恶魔签下对赌协议,走上妖魔化路线。
1.有成绩值得高兴,但要谨慎自己不要进入全能自恋的状态,不要Ego膨胀
2.做IP要谨慎什么事都自己做,要解构自己的能力,组成一个制作团队,各司其职
3.IP是手段,不是目的。IP是手段,不是目的。要有自己的产品和目的,通过IP去传递给消费者放大。不能只有IP。
4.IP要有自己的生活,有工作的时间限制,不要24小时都在做IP。
5.选题不是什么流量都要蹭,选择向善选择利他,不然会反噬。要有价值观,要有信仰。
6.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平常心对待。你只是运气好。
7.坏的因不会结下好的果。发心要正。
8.找一些经常能泼你冷水把你打醒的人做你团队的核心,她会把你揍醒。
9.小心那些看似要帮你其实消费你把你当素材的人
10.也不要消费别人,合作前和对方说清楚自己的目的和方式。尊重他人
骤然的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点点的衰老,心力的枯竭,尝不出饭菜的味道,看不清楚地板的脏净,记不住东西的使用方法,身体无端的病痛。观察老人是最可怖的,因为在他们身上,一切生活都不是明白的黑白,而是模糊与胆怯的灰。
一个人,平时有个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做危险的事,并保持好心态,这辈子挂急诊的概率都不大。
一个社会也是这样,现在棘手的问题,大都是之前急功近利、不守正道的结果。
人病了挂急诊,短时间内尚有治疗希望。社会病了挂急诊,就要付出代际成本。
比如人口、科技、价值观,社会系统的惯性太大了,甚至可上升为国运级别的高度。
好在全世界是相连的,总有样本可供参考,而且,信息、资金、人口、商品等流动性还能对冲,这也算是全球化给予的救治希望。一旦全球化的路子也给堵住了,那才是绝杀。
人要有个好习惯,并保持圈层的健康流动;社会要有个好系统,并保持国际关系的健康互动。内外双修,一以贯之,才能避免挂急诊。
人不愿意劳心,又不肯劳力,就很容易看不上这个、瞧不起那个。真正做事的人,往往有能力在别人身上发现闪光点。
什么是最牛逼的复利,是思想的复利,每天复盘。
什么是故乡?
让你赚钱的地方,终成为你的故乡!
这是成长!
我有一个观察:天天宅在家里,或者工作/家庭两点一线,会无形中把人锁死。因为习惯成自然,失去反思和成长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第三方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不断优化调整。
躺在舒适圈的同时,稍稍突破一点点,兼顾安全和发展。几个有效的方法:
1.建立自己的"督导小组",可以是每周固定聊天的挚友,定期拜访的职业导师,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其他行业的创业者。他们就像认知的镜子,能照见我们看不见的盲区。
2.坚持写情绪日记,每晚花10分钟记录当天的情绪波动点:什么场景让你失控?当时的身体反应如何?事后看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这种有意识的记录能培养"第三方视角",也能发现自己的潜在需求。
3.每季度给自己做次全面"体检"。人际关系是否健康?职业发展是否停滞?财务状况是否恶化?像企业做季度复盘那样审视生活,警惕温水煮蛙式的危机。当发现某个领域连续三次出现同样问题,就该果断寻求专业帮助。
李笑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能做到七年升级一次;可很多人20年还是老样子,纠结着、内耗着,自己感觉不对劲,又不知道怎么调整,用上面三个方法脱离苦海吧。
许多人都有一个压力,就是觉得自己有许多观众。
实际上,发生在你身上的99%的事情,对别人来说,毫无意义。每个人真正关心的,其实基本都是他自己。
即使你是一个名人,即使有人在议论你,本质上也不等于是在乎你。你是死是活的重要性,比不上大多数人在菜市场是不是省了五毛钱。
沟通时,零情绪的就事论事,不做无关话题延伸,尽量按照“what/why/how”逻辑框架进行(很像Ai对话的提示词/公式),并时刻保持这种觉察,就能避免90%以上的冲突,沟通效率会大幅提高。
99%的人,一生没什么意义;98%的人,为吃喝性而活着;95%的人,一生活不好,因为道德捆绑;90%的人,一生没有独立思考,因为智商低。10%的人,有一点自我思考,但片面偏执;5%的人,一生生活得好,因为开悟早,性格好;2%的人,一生幸福,因为明白世界运行规律;1%的人,能在世界上干点什么事。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或许注定要成为大多数人中的一员,这并不可怕,不是每个人都能名垂青史,有些人注定要在平凡的日常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或许,人生本就无固定意义,彻底的悠闲,无所事事,也未尝不可。
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应该学会一种异乎寻常的无为。
在关系里不被消耗的两个准则
第一,自我大于关系,自己生活的平稳,身心的健康,人生的目标,比关系重要,因为关系可以换可以更新,但自己的心、身体、梦想不可替代。
第二,一旦有人触犯到你的边界、原则,你要表示你的不接受、不妥协。哪怕舍弃关系,独处独行也可以,继续发展,遇见新的缘分。
独处自乐、边界清晰、保持发展。
世界上最有可能成功的人,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抓住每次机会全力以赴的人。—— 苏格拉底
There are no shortcuts to any place worth going.
能量低的人渴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
能量高的人避免被更多的人理解
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有人讨厌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针过日子的标记。
——《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不要幻想改变别人,你连自己都改变不了,更不要说别人了。更何况,改变别人,就是灾难的开始,会同时折磨你们两个人。
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
所以大胆的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
活在当下,抓住周围一切的美好
在某一类人身上不值得浪费任何感情,哪怕是愤怒的感情。我把这一点确立为一个原则:节省感情。
周国平
任何值得做的事,做得糟糕也值得做。
-Jack Gilbert
度假不是为了放松、找刺激或换个环境, 而是为了逃避那躲在惯常生活中的死亡。
-Don DeLillo
千万记住,无关紧要的事情,宁可输也不要赢。 (因为输赢意义都不大!) ……—— 刘震云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不是钱,不是男人,不是荣耀,不是子嗣,是你可以平和地看风吹树动,为每一次出门散步感到愉悦,是自己和自己相处就总有想要做的事情。
什么最容易泯灭一个人的良心?
两个字,贫穷。
一个人在家徒四壁、前途无望的时候,看什么都会偏激、否定、凶残。
但一旦他变得富裕了,就会发现他突然变得宽容随和,慈眉善目、人淡如菊的气质不修自成。
看到一个说法蛮有意思
许多东西是需要支付两次的,
书,买的时候,是第一次支付。
看它,是第二次支付。
课程,买的时候,第一次支付。
学它,是第二次支付。
我们只支付了一次,却妄想得到总支付的好处。
命运的三次转折:
原生家庭,婚姻伴侣,觉醒自己。
如果没有优秀的家庭和如意的伴侣,那就一定要唤醒那个强大的自己!
如果你的前半生过得一塌糊涂,那你的后半生一定要开始重新洗牌,去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
不要害怕,朋友没有了可以重新交,婚姻没有了可以再结,钱没了可以再赚。
一定要记住你什么都不缺,你缺的是那一份重新开始的勇气!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愿你内心山河壮阔,始终相信人间值得。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是出身,不是学历,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思维方式。
我不介意被人讨厌,渴望被人喜欢才是真正的弱点。
—— 伊隆·马斯克
一个再出色的人,长期在很差的关系和环境中浸泡,也会变得黯淡无光、神经兮兮、歇斯底里,人要到能托举和滋养你的地方去。
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活得很不容易,一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三件事:学习(应试)、工作和带娃。中国的GDP早已位列世界第二,吃饭不是问题了,因此有条件让老百姓过上快乐的日子了。但快乐不等于富足,它是一种内心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一看就知道很松弛、很满足的状态,不是金钱和宏大叙事可以装饰的。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认为,快乐才是人的终极效用,我完全同意。新的一年,愿中国百姓能把快乐作为生活的目标,能过上更快乐的生活!
每个人都想, 苦了,有人疼。 久了,有人忆。 远了,有人牵。 但现实告诉我们, 生活,要自己忙。 苦累,要自己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