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蕴含着无限的人生智慧,对于现代家庭教育非常有用。但还是普遍存在一种认知,觉得有些话过于苛刻或,者有些观点与时代不相符,已经不太适合现代教育了。之所以产生这种看法,大多是因为自己没有把孔子的思想理解透彻,断章取义,或是片面解读所导致的结果。
例如“父母在,儿不远游”这句话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就会产生误会。人们会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全球化了,工作生活天南地北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如果按照这种死板的教条式生活,必将无法生存。所以会认为孔子这种观点明显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了。
这种思想主要犯了两点错误。第一、断章取义,没有把话读完整。孔子原话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如果不得不离开父母,那首先要有周详的计划,还要有相对固定的地方。这样会使父母放心,不至于让他们太惦念儿女。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层意思很容易被忽视。这里的远不仅仅是距离的远,还有空间的远。
在上一节“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已经详细论述了“远”的含义。
孔子奉行儒家思想,注重孝道。孝最重要的是思想上重视,心灵的温暖与关爱。如果没有心灵互动,即使整天在父母身边,也是虽近尤远。正如很多夫妻不合,没有了感情交流,同床异梦,这样的生活是痛苦的。
所以《论语》教导我们与父母不能产生距离感,要时刻关心父母的感受,与父母进行感情交流,这就是真正的孝。只要心灵相通,即便面对物理上的距离,也不会隔断孝心的传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