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关注昆山论坛的《教育版块》,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想让孩子在昆山上学,我看到他们担心自己的学区好不好,担心自己的积分够不够,等等担心。其实他们还有一层隐秘的担心,在昆山接受义务教育,对孩子未来真的会更好吗?
客观的讲硬性的教育条件一定比老家的农村教育要好太多。我亲身的例子,前段时间我兄弟给发了一个视频,内容是老家小学举办秋季运动会,我侄子在跑道上奋力拼搏的身影,很让我激动。还让我注意到的是,老家学校跑道铺的沙子和煤渣混合物,用白石灰的洒的线条,和我三十年前的学校没有任何区别。我敢说昆山任何一个学校都有标准的草场和塑胶跑道,地方的经济决定客观条件。
我的女儿2010年来到昆山上学,这所学校的前一年一年级是4个班,这一年一下扩张为8个班,这样的增长比例整个昆山应该是同等比例,也就是说教室和教师都要比上一年增加一倍,城市的管理者压力肯定很大。
我女儿在小学的经历,一二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三年级时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一年后怀孕生孩子;四年级换一位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女教师,教学经验生疏,据我女儿反应常常被有些调皮的男孩子弄哭,到了六年级结婚后请产假。
我觉得我女儿的上学经历,是昆山上学孩子大部分差不多的经历。都是孩子不断的适应没有什么教学经验老师,孩子成为老师的实习的对象,这样的小学教育经历我们家长都会在心中打个疑问的。
为准确统计人口变迁,人们找到一个好指标:人口流动中,小学生数量变化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小学生的增加,也就说明这个城市的吸引力更强,城市迁入一个小学生,之后就是一个家庭迁入。这个家庭里,“受过好教育的年轻人”也一并迁入了。因为不但来了创造财富和税收的人才,还带来了三个消费人群。而且这三个人的未来几年的创造财富和消费的能力不但稳固而且持久。
也就说昆山要一直保持城市的竞争力,就是要大力接纳小学生到城市来,不是户口以及积分来变相的驱逐小学生。而是要更好的做好接受安顿好这些小学生,不要觉得是负担,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而要有服务客人的心态。
不但要解决教师和操场,主要的还是要提高教学水平。老师的欠缺要加大招聘的力度,有经验的老师可以返聘,很经验的女老师(小学主要是女老师)50岁就退休了,有很多老师都喜欢教育事业,要加大返聘的力度;如有必要可以像厦门一样面向全国招聘退休有经验的老师,提升昆山的教育水平。
接受好小学生,服务好小学生,就会有稳定的,有才能的年轻人就会留在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未来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