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一整天都头很痛,工作了几个小时后实在受不了了,发了个信息告诉NBF,我今晚不做饭。他问我那吃什么?你想在外面吃还是叫外卖。我回了一句:“俺啥子都不想Ci”。他说:好,明白了。就再没多问我一句。下班儿回来除了给我带了吃的,还买了把花儿给我。我说你为什么给我买花儿?难道你知道我今日心情欠佳?他说:当然了,我又不傻!(这就是我大爱他的原因!但是大部分时候其实他都是枚唐僧。)
每个人都有他/她的“痛点”,我指的是那种碰一下就“出血的”。我跟一个朋友说:现在能让我愤怒、伤心、痛苦的情况极少极少了。大部分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心很安。偶尔有些烦恼也很快就被消化的成了一片片飘向远方的浮云……
其实一直在努力假装很坚强,时间长了,就把“假装坚强”变成了“习惯坚强”。
人家问我:”你是哪里人的时候“。这个问题经常让我很纠结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说:我妈是安徽的,我爷爷祖籍是湖北,我奶奶是江西。我爸在北京出生,老三届支边去了青海。在那里认识了我妈,结了婚怀了孕,然后又跑去河南一家教会医院生了我。你觉得我是哪里人?
三岁前听说我在河南信阳,据说我当时会用河南话指着路边摊儿说:”烤红Xǔ(薯)“。三岁后我跟爷爷奶奶回了北京,但是因为我爷爷觉得信阳是个”好地方“想退休后去那里养老,又因我是他最“疼爱”的长孙女,所以决定晚年要我陪在他身边给他“养老送终“顺便+”陪葬”,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愣把我一个人的户口搁在了信阳,而他们的户口却全都迁回了北京。自此就开启了我的旷日持久的”户口大战“。我十五岁之前的印象中我爸妈一直在跟我爷爷争执我户口的问题。据说本来我户口已经被北京海淀分局批了,结果我爷爷跟分局的局长吵架,我的北京户口就“泡汤”了。总之就是:在北京从幼儿园到小学升初中……我的另外一个名字一直叫“借读生“。虽然我说的是一口纯正的北京腔儿,但他们都不认为我是“北京人”。小学我们班里有两个胖子,一个是叫媛媛的女生,一个就是我。我觉得媛媛比我至少胖十斤,但是同学都说我比她胖。身为“外地人“的我被”北京人“排挤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他们还扯破了我的新衣服……其他的事情我忘了,这件事情依然还记得是因为:那件新衣服是奶奶刚刚给我订做的。那时候学校里好像没有孩子带手表的,我是第一个。我爸送了我一块儿电子表。上课的时候我经常看手表,琢磨着什么时候下课,还小声儿的告诉旁边儿的同学:”嗨,还有五分钟哈”。估计老师实在是看不过我那股子得瑟的劲儿了,后来手表被她给没收了……
我有一个发小儿……她比我晚出生十几天。我们在一个大院里长大,我把她当成我最好的朋友。小学的时候我们在同一个学校同一年级,但不同班。我们共同拥有很多家长不知道的小“秘密”……后来我去了西宁,我想她,写了很多信给她,但是从来都没有收到她的回信。多年后我才知道,所有的信都被她爸扣了,从来没有给她看过,因为他觉得我是个“坏小孩儿“,会影响他女儿的学习……过了几年后,突然收到她的一封信也是唯一收到过的,是因为她妈不忍心,给她看了我的信,她才给了我回了信,着实让我激动了好久(回到北京后,遇到她爸我从来不理,看到她妈妈我会很礼貌叫她一声阿姨。 小孩子如果记仇了,会记一辈子的。)。再后来大家从海淀农机学院里的机关大杂院儿搬到了单位在朝外建的三部一司的新住宅楼房里,且还搬到了一橦楼里。她家在9层,我家在14层……时隔六年我再回到北京后,听说她上了清华。偶尔一次在电梯间里遇到她,我努力的想用已经不再纯正的北京话在她面前掩饰我的自卑和缩小我与她之间的“差距”……但是那场面后来想想,实在好尴尬。从此渐行渐远,两不相干……我永远会记得:儿时她带我去她偷藏零花钱的地方,把钢夯儿从墙缝里抠了来,然后带着我去买了两根儿红果冰棍儿,她一支我一支……那根儿红果冰棍……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冰棍……
十几年后,有一次回国探亲又在电梯间里遇到了她。我认出了她,她却没有认出我……她已经是个孩子的妈妈了,脸上很多的皱纹,头发有些乱,衣着很随意。当他们走出电梯的那一刻,我望着他们的渐渐消失的背影,脑子里划过一个“句号”……
出本儿书就叫:《女吊丝的逆袭记》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