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适用于娃爸爸而发言的。
在做饭这件事上,起始阶段,我都是本着鼓励表扬的态度的,确也起效。但凡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也必须改变策略。比如现在,就要从称赞转为要求了。
今天朋友老丁来了,很喜欢这位直言不讳的伙伴,说红烧排骨只有61分,哈哈,也只有他能说的出口,实诚。对比才能进步,如果对比的是能吃,那么可以打90分;如果对比的是更进一步的口感,那么确实还有更大的改进空间。
一桌的荤菜,好吧,忘了拍照。红烧排骨,鲫鱼豆腐蘑菇藕汤,藕夹子(肉馅),香蕉苹果派(饺皮为外皮),而且全是用大油的,不是油煎油炸就是煎炸过。唯一一个称之为素菜的还是茄子土豆,也是重吸油类型的。老丁闺女吃了一丢丢都木吃了,因为人家说了,还是偏好素菜。
经过一段时间的他爸主厨,我已经不自觉脑子里胃里时时展现的都是重油餐了。有点怕怕,更是冒出了抗拒。几乎都是荤,荤里都是油。长此以往,都得清肠了。
实际上我一直以来也是清淡主义者,哪怕是荤菜也都尽可能的要求少油再少油的,如果能不用油那是最好,愈发的崇尚食物本来。如果食物的处理能够保有其原始食材的味道,这才是厨师的功力。
比如蛏子和花蛤这些食材,原本我还是选择的红烧或者爆炒,现在都尽可能的选择清蒸了。
越是注重养身,注重生活品质的,越是去油,越是清淡。显然,她爸离此还很遥远。不单是从厨房操作显示,其它方面亦是。所以核心的问题不是日常,而是认知,如若没有从本质上对生活品质的认知,停留在以前的观念想法并持之以恒的认为非常正确,那么说再多也是枉然。这点娃她奶奶也是如此,以我们这么多年都是如此,老家就这样为捍卫。那又有啥谈的意义?
如果对生活本就是得过且过,如此亦好的心态,沟通将是件非常耗成本且极易在未来引发矛盾的地方。
有时候需要用事实说话,用事实反省。拿房子来说,以前住的和现在住的对比,没有住过就没有比较就没有另一种生活的体验。虽然房租高了,但是展示也不同了,虽然无法说必然更无法统计,但不排除住的更舒服所带来的收入的提升。最简单的一点,心情会更好,更好的心情就更有利于工作,起码家庭纷争和吵闹都会少很多。所以人人为有很大的房子住的更舒坦而努力也是有心理上的因素的。
对更好的生活的追求,对更好的生活的理解,对品质的认知,并不会以年纪来论断,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学习(比如心理学,中医药学),去体悟。这里的更好,绝不是攀比,只是健康、快乐、舒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