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教育评价的发展

关于教育评价的发展

作者: 张勇APII | 来源:发表于2018-02-08 13:38 被阅读0次

题:  人类教育评价进入以诊断性、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时代。

人类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内在发展逻辑,教育评价也不例外。       

迄今为止,人类教育评价有过了这样一条历史途径: 

观察 → 测量 → 测量与质性研究并重 + 给出诊断和意义以及价值判断。                                   

按照教育评价发展史,总起来说,人类教育评价到目前经历了3个较大的时代:   

观察时代,测量时代,评价时代

 其中,                               

1,观察时代,是大约公元前400年至1840年前后; 

2,测量时代,是大约1845年前后~1935年,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追求测量的客观性、标准化——也即追求数据的客观性;这个的主要任务是做各种试题试卷、量表、问卷等;

3,评价时代,大约是1935年至今,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把测量数据如何分析、应用,并开拓了心理测量之外的、对人的研究与评定——比如质性研究、质性评价;这个时代的主要任务是:  如何利用数据去分析诊断、去做过程考察、去发现知识是如何形成的、能力是如何养成的—也即去发现和利用数据、事实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如此,人类教育评价就有了这样一条内在发展逻辑: 

观察—测量—描述—判断—建构—综合

——其中的“观察”属于观察时代,“测量”属于测量时代,“描述、判断、综合”属于评价时代。                                     

人类发展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现有的心理理论下,测量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其中成就测量、能力测量、人格测量这三大测量体系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备。

人类开始寻求测量数据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判断” 和“建构” 。

在1972年,人类开始了质性研究,在1979年质性研究引入教育,开始了质性评价的研究。所谓质性研究和评价,主要围绕着“育人”(而非教学和学习)而开展。

正是认知建构理论应用和质性评价的开始,导致人类在教育上同时重视了“教学”和“育人”,也由此开始了对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甄别功能、形成性、过程性的研究。                   

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人类走入了综合评价时期——以诊断性、形成性、过程性为核心诉求的量化+质性评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教育评价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lt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