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香漫步散文心理
《高兴死了》——抑郁和抑郁症(原创)

《高兴死了》——抑郁和抑郁症(原创)

作者: 夏花灼灼秋叶粼粼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16:05 被阅读269次
《高兴死了》——抑郁和抑郁症(原创)

初看到《高兴死了》这本书,会以为是本如常的纯乐观主义作品,例如感恩挫折,感恩敌人之类的。然后读到作者珍妮•罗森(Jenny Lawson)的简介,1973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从小与抑郁症、焦虑症及多种障碍症抗争,2010年,她开始用博客记录自己与这些可怕事物朝夕相处的故事,言语诙谐,其艰辛之处,令阅者笑中含泪。

她描述自己的恐惧症,例如厕所里的黑塑料袋,她认为里面会有死尸,从而造成公共场所如厕的困难。她描述自己的被害幻想症,例如小区里的两只鹅,她认为鹅会扑过来撕烂她并吞下去。她描述自己的强迫症,大部分人害怕在公众面前讲话,她可以很自然地在一千人面前讲话,但她害怕走上台的途中可能遇到的成百上千万的问题,迷路了,怎么办?有人认出她了,怎么办?如果没有人认出她,怎么办?在上台之前,应该躲在哪里?如果躲起来的时候,人们发现了,怎么办?……她描述自己的自杀倾向,每个月有三到四天感觉自己很成功,而在其他日子里,感觉自己连最小的事情也做不好,在幸福的高位和低谷中跌宕——不得不尽最大努力说服自己,自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常常会在媒体里看到一些明星在接受采访时,会提到自己得过抑郁症,后来怎么靠坚强的意志力度过了这段岁月。这种情况多是抑郁而非抑郁症,每个人在生命过程中都会轻重不同地遭遇到,正常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背景的,即“事出有因”。可以通过锻炼,阅读或交朋友等方式自我调节,走出情绪阴影。

而抑郁症通常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条件,或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并且反复发作。 情绪低落的人随事情的变化也有所变化,抑郁症患者却有明显的时间性——昼重夜轻。即使白天烦恼得想要自杀,到了晚上心情也能轻松一下,但是第二天清晨痛苦又卷土重来。
抑郁症如同心理疾病中的癌症,康复起来要艰难得多。张国荣留下的遗书只有寥寥五十余字:“Depression(沮丧、抑郁)。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我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

抑郁症的人如同溺水的人,生死悬于一线,而岸上的人却以为他(她)们不过在顽童戏水。于是站在岸边空喊些口号,例如“你功成名就,还忧郁什么”“你家庭和美,还要什么”“叙利亚还有难民”“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要感恩生活”这是对比激将法,还有像“你要打起精神来”“多想想好的东西”,这种方法如同对一个断腿的人大喊,“站起来走几步,断腿就好了”

《高兴死了》——抑郁和抑郁症(原创)

在柴静的《看见》中,讲她刚到央视,央视的陈邙对她说: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幸福,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平常人,在灌了几壶鸡汤后,学了些口号去美化痛苦,美化挫折,通过这种美化创造自己的英雄姿态,或多或少都有些病态。正视痛苦,又痛又苦,才能思考从痛苦中解脱的方式,痛苦才有所谓的价值,然而痛苦并不是获得这种价值的唯一方式,对于大多数没有思考能力的人,痛苦的人肯定比不痛苦的人容易沉沦。

因为缺乏对痛苦的真实面对和慎深思考,大多数人遇到抑郁的人或抑郁症的患者,首先是站在一个质疑的角度,质疑他(她)又不缺钱,他(她)相貌又好等等,为何要抑郁?这种思维方式和我们的传统文化信奉通过人和人的比较来获取幸福有关,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也和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的滞缓有关。而抑郁,特别是抑郁症患者,往往并不是因为社会地位或经济情感匮乏造成,而由上述原因造成的多数反应为焦虑症,虽然也要疏导,并且有发展为抑郁和抑郁症的倾向,但不同的病理状况需要不同的治疗方式,这是需要小心处理的事情。对于各种心理疾病的患者,都是要抱有同理之心,也许我们并非专业人士,束手无策,但至少不要质疑患者的痛苦,而令患者产生更深的自我怀疑和低价值感。​​​​

抑郁症的治疗非常复杂,需要药物配合,方案也因人而异。最重要抑郁症患者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陪伴,对于患者极其荒谬的想法不能表达轻视,不解,嘲弄等情绪,这一点珍妮•罗森相当幸运,她的家人特别是丈夫给予她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珍妮•罗森会在每月重复的想自杀的日子里提醒丈夫监督自己。在不能履行家长责任的时候让女儿陪自己看电视并念书给自己听。在害怕出门时在推特上和人说话。在情况特别糟糕时向自杀求助热线打电话。她开博客,记录下每个疯狂而黑暗的日子,如溺水的人寻求帮助。世界上有一群这样的人,我们的人生也许偶尔溺水,通过思考和回避可以成为不再溺水的经验,而他(她)们被魔鬼所缚,耗尽全力搏斗也很少有上岸的时候。通过珍妮•罗森的博客,他(她)们找到了同类,他(她)们互相鼓励。珍妮罗森有个死亡档案,24个人因为她和她的博客打消(只能说暂时打消,抑郁症是个需要终生搏斗的疾病)自杀的念头,至今依然活在这个世界,彼此支持。

珍妮罗森在书中写到:“世界上不存在简单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现在人们终于开始讨论这种疾病,就有了很多的工具可供使用。你必须搞清楚如何才能在抑郁症里活下来,这很不容易,因为你很压抑,你感到生活中从未有过的疲惫,你的大脑对你撒谎,你感觉时间和精力(你甚至经常缺乏精力)都毫无意义,你需要帮助。这就是为什么你在无法自救的时候,必须向你的朋友、家人和陌生人寻求帮助。 很多人认为,如果他们的第一次、第二次或者第八次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治疗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效果,他们就是一个失败者。其实,每个人的疾病都是不同的。如果给你的精神疾病药物或治疗没有起到完美的效果,或者在一小段时间之后便失效了,这不是你的错。你不是一道数学题。你是一个人。对你起作用的不一定永远对我起作用(反之亦然)。但我确实相信,每个人都有一种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只要你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找到它。”

《高兴死了》——抑郁和抑郁症(原创)

多年前我还在学校的时候,遇到过一个男学生。从现在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强迫症。这是文静秀气的男孩子,表面看不出来有任何症状。他父亲找到我时,孩子已经非常严重。我当时和这个男孩子谈,他告诉我他的大脑里住了个魔鬼,一定要把他拖到精疲力竭为止。例如看到一条直线,就会联想到直线的马路,电线等,由电线又到回路,由回路又到圆,再想到各种圆形的事物,如果不小心由圆形岔到了红色,那所有红色的东西又会一个个扑面而来,他虽然也尽力和这个魔鬼搏斗,可实际夜夜难眠,日日如梦,直至筋疲力尽才能有片刻的休眠。

那个时候,我非常繁忙,也没有专业经验,只是通过倾听和陪伴缓解他的焦虑,并且告诉他生病不是个令人羞愧的事,心理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只是有的人遇到的魔鬼力量小,有的遇到的大。

然后我劝他父亲要找专业医生并且要有药物的配合,但那个年代对于心理问题的认知就是精神病院,对于心理药物的认知就是让人变傻的降智商药物,他和他的父亲都拒绝接受这样令人羞愧的事实。而且看我一个星期跟这个孩子谈一次,可以勉勉强强地维持基本的上学,觉得高考还有几个月,就这么拖着。那个时候他的父亲包括孩子的班主任都认为跟孩子聊一聊,不过就是心灵鸡汤式样的情怀高歌,我应该在崇高感中获得满足和快乐,殊不知每周一次的聊天,渐渐令当时的繁忙和非专业的我心理受了内伤。每个要和他聊天的日子我都非常恐惧,多年后我拿了国家二级心理师证书,知道自己其实也有一种人格缺陷,就是这段时间网上热议的讨好型人格,不知道怎么说不,总是勉强自己。

终于熬到这个孩子高中毕业,考了一个三本的学校,我又一次慎重地和孩子的父亲谈了一次,劝他要带孩子去看专业医生,进行专业治疗,孩子的父亲不可置否。

后来因为换了工作,也渐渐和过去断了一些联系,再听到这个孩子的消息时,说是在宿舍和女友做饭煤气中毒,双双身亡。告诉我的人和我虽然都装作只是听了个不幸的消息,其实心里都有个共同的疑惑,是事故还是自杀?因为家长没有怎样追究,这就事也就定为事故渐渐尘埃落定。

这个世界不乏喜欢对别人的生命指手画脚的人,即便自己生活不堪,只要站在某个姿态可以去评判别人的生活,就油然而生阿Q式的胜利感。然而这个世界真正需要的是理解,倾听和陪伴,当一个人把自己摆在导师和伟大的角色里不能自拔时,本身就是偏执症患者。这世界的悲欢情绪各不相同,有些人需要宣泄,有些人需要找到出口,有些人需要获得关注,可往往得到的是高歌载舞的指导,心不在蔫的随声附和和逐渐的远离和厌弃。

当我们遇到重度的心理症患者时,不光需要耐心,专业也非常重要。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首先学会不谴责患者的奇怪表现,不谴责患者的无故惹愁思,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角色,配合专业治疗,耐心倾听陪伴最重要。

而患者获取的最好陪伴,是在越来越少对心理患者的歧视的社会环境,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互相肯定,共同努力。珍妮罗森的博客,是这群人共同勉励和抵御黑暗的阵地,她的博客写成书以后久久盘踞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是这个世界越来越宽容和光明的象征,让我们打开心扉去阅读《高兴死了》,去理解和支持那些在黑暗中溺水搏斗的人们。

相关文章

  • 《高兴死了》——抑郁和抑郁症(原创)

    初看到《高兴死了》这本书,会以为是本如常的纯乐观主义作品,例如感恩挫折,感恩敌人之类的。然后读到作者珍妮•罗森(J...

  • 「抑郁症」——高兴死了 - 草稿

    “我的脑海中,进行着一场葬礼 悼念者络绎不绝 不停的走着,踩踏着 直到仪式的氛围逐渐变浓 当所有人入座 ...

  • 静雅书院 | 本周推荐书籍——《高兴死了!!!》

    本周小书给大家推荐的书籍是——《高兴死了!!!》。 我正在人生低谷,我现在高兴死了! 珍妮,一位抑郁症患者,将自己...

  • 心理学——对抑郁症了解多少?(二)

    抑郁症,它也称为“心灵感冒”,是因为它实在是太普遍了。 对抑郁症的误解之一 —— 就是不高兴 特征之一:抑郁和抑郁...

  • 《我和抑郁症》目录

    我和抑郁症(一)产后抑郁 我和抑郁症(二)噩梦来袭 我和抑郁症(三)求医问药 我和抑郁症(四)奶奶离去 我和抑郁症...

  • 关于遗嘱

    之前跟大家说我有抑郁症,抑郁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经常思考死亡的事情,认为自己死了就解脱了! 我死了,...

  • 抑郁症的诊断

    1. 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 - 判断抑郁症的标准 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但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

  • 你说你想过去死,还好你怂

    乔任梁死了,抑郁症致死。随着这个新闻热度的不断升高,人们对抑郁症的关注也不断提高。一霎那仿佛全世界都得上了抑郁症,...

  • 2018-08-07

    用抑郁症治疗歇斯底里症 痊愈后可以去死了

  • 2020-10-29

    南京水库杀人事件——抑郁症和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会导致杀人吗? (凌霄 原创) ​近日,南京水库边推人入水杀人的视频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兴死了》——抑郁和抑郁症(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xi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