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复:又。
赏析: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可以看成是在重复、在强调。“空山”的意思,就是空无一人的山间。诗人还要再说一遍“不见人”,愈发突出了空寂、孤独的感觉。第二句“但闻人语响”,不见人,但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是一种反衬,说明人语可能来自遥远的地方,是从树林里、山崖畔,悠悠传来几句说话的声音。
如果在寂静的山间行走,确实会有类似的感受。前后都看不到人,但是突然听到头顶上好像有人说了句话。尤其在爬山的时候,互相看不见,但是说话声能够在寂静的山谷中回响。注意这个“响”字,声和响是有区别的,声是发出声音,响是回声。东边有人在说话,回声在西边传播。可见山间是多么安静、空寂,而“空山”里的诗人又是多么孤独。
第三句“返景入深林”。“返景”是斜照的夕阳,“景”是日光。夕阳斜照到哪儿呢?“深林”。王维《竹里馆》说“深林人不知”,“深林”当然也有“人不知”“不见人”的意味。也就是说,《鹿柴》前三句都在写孤独和安静,越写越孤独、越安静。
最后一句出现了一个大转折,叫“复照青苔上”。“复”就是更、又的意思,表示递进的关系。日光照进深林,一点点往里渗透,有一种逐层推进的感觉。推到哪儿去了?居然推到了青苔上!注意,青苔是喜好阴冷的植物,越是阴冷潮湿的地方,它长得越茂盛。所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一个奇妙的瞬间。在幽暗、空寂的山林深处,阳光一般是照不进来的,但恰恰在一个特定的角度上,树梢上有一道缝隙,斜阳正好找到了这个角度,透进来照到了青苔上。
如此看来,这首诗的主人公似乎不是人,而是青苔。前面三句都在说它幽居于深林之中,非常孤寂。空山没有人,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这个人始终不出现。我们的目光下就是这丛青苔,它在一天的其他时候都遇不到阳光。在“返景入深林”的奇妙瞬间,青苔被阳光照到了。
王维很喜欢写“照”的感觉。《竹里馆》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山居秋暝》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酬张少府》有“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等等。王维写“照”,往往是写一个孤寂无人的地方,景物不受人干扰,突然就被一缕光照亮了。有时候世间的道理就是这样:在最绝望的时候,往往容易有突破;在最黑暗的地方,或许能够遇见光明。
辛弃疾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是写了一个大回转。之前都是找不着某个人,一回头便看见了那人的身影。所以王国维先生说这是人生三重境界中的最高境界:当你最困难的时候,觉得最绝望、最黑暗的时候,可能恰恰是你所做的事情迎来希望、迎来突破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