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治人,宜皆以正直为先. ——宋·王安石[《洪范传》]

早上出门上班时,小区广场竖有一大招示牌,是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地上还散落几张宣传单,一猜就知是昨天物业在这里做的宣传活动,这种垃圾分类宣传在我大概读高中时就大肆宣导,通过宣传,我也深知垃圾分类对环境对社会的好处,可十年多了,而我自己并没有习惯按照标识的来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以前是所在小区没有进行分类的垃圾箱,现在有了,也没有具体区分这些垃圾,最多也就是大致觉得手里拎出来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类别就投到某类垃圾箱里,当然我的生活垃圾多是混合型的,这是习惯了。
正在为自己没有履行好这种宣传的生活习惯而略感惭愧之际,小区门口的垃圾运输车让我感到顿时惊悟,他们把小区的分类垃圾桶输送到小区门口一处,垃圾运输车就一桶桶把垃圾甩到运输车里,原来他们把分类的垃圾又混沌到一起,还甩来甩去,掺拌掺拌,他们才是这个倡导的最终毁灭者!

让我想起了以前读大学时看过的几处文字报道,说日本,香港还有新加坡等发达地区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特别好,文中还特别说到日本(虽然情理上比较恨日本人),日本人做事严谨,做事遵守规则,生活特别讲究,连日本的学校饭堂都有4个分类垃圾桶,投放垃圾的时候基本都是分开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中,然后分别运输到不同的地方分类处理。
我相信这样子不仅对垃圾的循环再次利用有很大帮助,还对资源(人力、环境)起到最大化利用。所以,越来越疑惑,我们都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为什么中国不选择实施垃圾分类处理这条路?一起焚烧不会对人类、环境成本更高吗?还有,也想了解一下日本经历过多少努力达到现在垃圾严格分类的目标。
中国不是不重视环境,十几年前就开始学习并引入日本,新加坡方式,中国的垃圾分类不是做不下去,而是基本上没有开始做。政府虽然在垃圾箱上贴了分类的标签,可基本是流于形式,各个环节都没有做到位,因此收效为零。环卫局推出的这些举措,完全就是应付差事。上面领导若问,垃圾分类做的怎么样了?环卫局回答:还行吧,垃圾箱上都有标签的,哪些垃圾扔哪个箱子,一眼就能看出来。领导听了,欣慰的笑了。
可是,可是,一切都是流于形式!
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愿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光靠设计垃圾桶或者政府制定政策,是解决不了垃圾分类改善环境问题的。
再好的规划,若得不到有效实施,也会胚死胎中。就如前段时间观看的好剧《人民的名义》,达康书记面对信访办低矮的窗口,下达的整改措施,胸怀宇宙孙连城区长却应付了事。
生活故事一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