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中医学经典巨著,他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中医学基本理论,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书作于春秋战国时期,作者不详。
出于对中医阴阳五行全息理论的兴趣,我买了一套《黄帝内经》,想一探究竟,虽知道路漫长,学海无涯,不求成医,只求一鳞半爪,权当普通读物欣赏,医道之外或许能发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上古天真论》开篇如是说: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幼而能言,弱而旬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事异也,人将失之也。”
大意是轩辕黄帝是真命天子,生来就有神灵附身,不到三岁就非常健谈,再大一点就表现出非常敏锐的领悟能力,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到了成年,顺理成章登上了天子之位。
黄帝问岐伯:听说上古之人,都能年过百岁而动作不显衰老;现在之人,刚到五十就看起来很衰老了,是因沧海桑田,时过境迁造成人的基因变异呢,还是因为现代人不会养生造成的?
彼今时非此今时,转眼距《内经》老祖著书立说已两千多年了,而黄帝之问由言在耳,不也正是两千年后的我们想知道的吗?
为什么《内经》老祖甘做无名英雄,竟搬出距当时数千年前的黄帝做代言人?
大概那个时候名医深知树大招风,求避祸保身而采取的不得已之策吧?
偿闻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当时的医者被大官或者国君招去医病要冒生命危险,治不好病是要掉脑袋的。扁鹊二次见蔡桓公,通过察言观色便知桓公病状,以实相告,只可惜桓公刚愎自用,不听良医之言,等到病入膏肓再寻医求治,扁鹊早已逃之夭夭了。而《黄帝内经》成书恰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作者会不会是扁鹊呢?
从另一层面上讲,假定作者是扁鹊,假设他没有遇上蔡桓公,那么作为当时的一位布衣郎中,即便有些名气,当时的书籍多用竹简记载,这么庞大的医学巨著得几车竹简能写得完,且不说如何印刷发行了,自己作为独家秘笈传于后世都要冒很大的风险。而黄帝是中华民族文字记载的第一位王者始祖,其神圣的光环足以让当时科学不算发达的世人顶礼膜拜,正因为作者医道的精湛,鉴于所处战乱纷争,民不聊生的时代,假托黄帝之口将自己的著作藏匿于神灵仙界,既增加了《黄帝内经》神秘色彩,又提高了可信度,同时还藏匿了自己的身份,何乐而不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