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侠客文化由来已久,实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说重要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却是不可或缺,正如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分量极少,却不能没有。侠者,俜也。放任,夹持孤单的样子。司马迁在《史记.游侠传》中言“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成,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现代汉语指“仗着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负者的人或行为”。或者简单来说就是见义勇为以及见义勇为者。
侠该如何分类呢?真是个很麻烦的事?我倒是听过游侠、武侠、大侠,南侠、北侠,女侠这些称呼,我想大致有两类分类是不会错的即,男侠、女侠以及文侠、武侠。首先来说以性别分类男侠抑或女侠在古代很好分辨,如今嘛、尽管有许多雌性激素过剩的小哥儿,相信只要脱下裤子分辨也没什么障碍!
再来看看文侠和武侠,有人会问了文侠是什么玩意儿?我在写这篇文字时搜狗字库里貌似没有?很简单帮助别人靠的是智慧、知识或者文化!文侠事迹不绝于史,丝毫不孙色与那些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我认为第一个有名的文侠应该是春秋时期的鲁仲连。史载鲁仲连善于谋划,常周游列国,为人排难解纷不收酬报。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国坑杀降卒二十万,继而围困赵都邯郸。魏国派军驰援,援军惧怕秦国驻军于途中,建议赵国认怂(奉秦为帝),鲁仲连前往见了援军将领和赵国君臣,分析了尊秦为帝的不可取,坚定了守军与援军团结对抗的决心,使秦不战自退。后来赵国收复失地对战燕国,此战陷于胶着状态,两国军民百姓死伤无算。鲁仲连修书燕军主将,晓以利害,燕将自杀,赵国收复失地战争结束。我读史记每每读到此处常掩卷遐思,恨不能穿越千年忝为仆役。这是什么水平?头脑质清晰,判断之准确、口才之高绝,还能有谁!可是如果到这里完了,鲁仲连不过就是一个高超的纵横之士罢了。更精彩的是当赵王以爵位相招,以厚礼所馈时都被他拒绝了,而当时的话确实掷地有声,历经千载依然振聋发聩——“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至于武侠大都存在于小说之中,原因嘛很简单,因为武功超群的高人大多生活在小说中。因为现实中稀少就更显的神秘,所以小说家为了给大家以慰籍创造了许多高大生动的形象,郭靖、杨过,陆小凤,楚留香等等,让我们满怀希望的面对不如意的生活。当郭靖在襄阳城头带领民众抗击蒙古军队时他是一个铁骨铮铮、大义凛然的侠客,但是当他喊出“侠者大者,为国为民时!”他已不自觉的站在了俯视全局的高度,此时他可以是值得赞扬甚至崇拜的任何形象,但他身上侠客的属性却已开始渐渐消亡。
所谓“侠”即是日月不能照射处的一盏灯,与主流始终保持着距离,若有一日“兵合一处,将打一家”时,当被驯化甚至被豢养充当点缀时侠也就死了。所以当读到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的高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时,窃以为侠也就死了!所以我始终认为展昭入职开封之前的当得起一个侠字,跟了包拯后面只能说恪尽职守罢了。郭靖与杨过究竟谁才配得上一个侠字?以前我喜欢郭靖,它孝顺、稳重仗义、重情可靠,总之一切是那样的循规蹈矩,我呢?当时也认可金庸那句名言,遂以为郭靖便是侠的代表了。如今回首再看,我应会修改以前自己的很多观点。
侠者最可贵的是自由独立的人格,所以即使他们并非出于个人利益考虑投靠政府或是投靠的是公正廉洁的政府,从投靠的那一刻他们便不再是侠了。侠从一开始就不受当权者待见,所以韩非子以帝师的身份在《五蠹》一篇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他们是天生的反抗者,不会被强权吓倒。侠客们并非不爱财,不惜命,只不过他们认为人生中有更值得追求的东西,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最浪漫的一群人。
一个社会不能没有侠!首先任何社会制度都有缺陷,总有遗忘的角落。其次何况完美的制度还得由公正干练的人去执行,最后制度往往是权衡的结果即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我们也常常听到“大局意识”这个词,什么意思?就是要牺牲一小部分的利益去成全大部分人的利益,即使真的是为了大多数人的正当的利益。因此总有弱者需要帮助或救济,只不过根据社会制度的先进、完善程度弱者存在的程度多少不同罢了。这个时候侠的出现是对这种人的救助,是公平正义的另外一种补充。一个没侠,没有侠文化的民族是没有血性的悲哀的民族,政府不可不察!
一个社会不能有太多的侠!社会规范毕竟是要被遵守的,特别是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大家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越高。当然前提是社会规范是公正合理的,这个时候动不动跳出来一个二愣子凭自己的好恶情感对抗普遍的社会规则,任谁作为管理者都头大的不行。原本侠是为了义不计利害,不避生死的高尚者,这种人也不可能多。但是总有一些沽名钓誉之徒、阴险狡诈之辈将自己伪装成扶危济困的大侠妄图名利双收,对抗社会规范甚至肆意伤害他人,民众不能不知!
其实侠和规范是一个水火不相容的矛盾体,确实很难把握程度。但是不能因为难把握就粗暴的消灭一方,也不能因为冒牌侠客多就彻底禁止,就像借着传统武术、中医之名行骗的人很多我们就禁止甚至取消传统武术或中医。都说水火不能相容,但是易经六十四卦中“即济”一卦,上坎(代表水)下离(代表火)却代表着吉利、成功,所以一定可以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共存。
这篇文章开始构思的时候大概是一年前,那时候刚认识几个金庸迷,听他们讲武侠,讲金庸获益良多。大概那个时候心里有这么一点不成熟的观点,几次都难以下笔。后来金庸先生去世了,准备写出来蹭个热点最终也没写出。今天整理自己的文件夹,看到了未完的文字,便坐在办公室写出来了。写到这里不由得就想起了李白的《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早就隐于历史的云烟中,金庸先生的也已远去,他们究竟留下了什么在我们的血液中一直传承者......。
高军于乐友律师事务所
2018年1月1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