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rnold-原创(公号:崔西酱)
图/Pexels
“产品专家:摧毁你的自律是我们的工作”
文/Arnold
审核/阿西
2018年9月17日,Apple公司正式推出IOS 12 系统,这个系统里添加了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屏幕使用时间。
这项功能的主要作用,就是让你知道,你看手机的时间究竟有多长。
我是一个自认为对手机依赖度较低的用户,极少玩游戏,不刷抖音快手,然而在写这篇文章前,我每周累计看手机的时间超过了23小时。
而我一个朋友每天控制自己最多玩两个小时游戏的人,并且还有两天几乎没有使用手机的情况下,使用时间一周内超过了54小时。
在IOS 12 的测试版中,Apple公司的现任CEO库克也体验了该功能,然而库克这样的自律达人也不敢公布自己的使用时间,仅描述了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我们使用手机的时间如此之长?
我们今天就来解析一番。
01
产品经理:我在打造一个让人容易沉迷的时代
熬夜前,你心底里有没有响起过这样的声音:
玩完这把就睡,然后随手点开下一把;
看完这一集就睡,结果看完这集又想知道结局,又点开下一集;
这个视频好好看,看完就睡,结果不用点击直接播放下一个视频;
当我们惊觉时间已经超过自己的预期时,躺在床上又翻来覆去的想起游戏、连续剧、综艺和短视频里的小哥哥小姐姐了。
于是一句网络用语应运而生: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
每天早上起来,都痛恨昨天晚上熬夜的自己。躺上床后,又再次不自觉的拿起手机,重复昨天晚上的步骤。
现代人的熬夜,都是兢兢业业的养生,孜孜不倦的熬夜。
这涉及到一个概念,也就是最近互联网上很火的一个词语,叫做:沉浸式体验。
世界顶尖的产品专家们深知: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点击,都是在为产品创造价值。
因此如何留住客户,成了他们每天要考虑的内容。
游戏中设计首充、7天签到、30天签到,就是为了让你不断登陆游戏,有的人甚至玩到腻歪了,但是想到自己在游戏里充值了大笔的人民币,咬着牙再次登陆上线。
可谓是:上班如上坟,上线如上吊。
网络综艺、电视连续剧,在中途插播广告或者每一集结束时,都要留个悬念,让你看完还想看,想看结局想到心神瘙痒。
而像抖音快手之类的短视频,连你点击都不用,播放完一个视频直接跳下一个,根据你看过的视频不断推送,让你一直笑出猪叫声。
更可怕的是,看抖音时,是没有显示时间的。
别怀疑,这个是故意这样设计的,为的就是让你忘记时间。
所以就有了网友调侃: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
可以说,每一个顶尖的产品,连一个小小的按钮都要设计一下,要给客户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就是要让你欲罢不能。
我们生存的时代,是一个用户体验至上的时代,也是一个将就沉浸式体验的时代,这也就导致了这是一个容易沉迷的时代。
曾经我在学习做主持时,看过一篇资料“一个成年人的注意力可以停留在你身上30秒,因此你要在30秒内吸引到别人的注意力。”
然而,在2000年,成年人的注意力已经降到了12秒,到2013年,只剩下8秒了。
或许,这个世界上的产品经理们一边咒骂着,一边再次设计出更短时间吸引人注意力的产品。
网易丁磊从来不会玩游戏;
乔布斯从来不给自己的孩子玩iPad;
他们知道这些产品实际上给人带来的危害,在权衡利弊后,他们往往会放弃掉这些产品。
02
游戏社交时代:你不玩游戏,我们连朋友都不是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通过游戏完成自己的社交。
如果你不玩某某游戏,那么我们不是一个圈子的,你就融不进去。
在读书期间,我在全球火爆的游戏《英雄联盟》中认识了几个游戏好友,并且互相加了微信,经常在课余时间玩上一段时间。
当我毕业忙于工作后,委婉拒绝了几次开黑邀请,过两天我已经被删除好友了。
以前我们聊天往往会通过天气、是否已经吃饭等方式跟好友打招呼,而现在打招呼往往变成了游戏等级、段位和分数。
记得我们公司团队的第一次聚餐,大家落座后,为了增进友谊,第一时间便是掏出手机,与周围的人组队,来了一把《王者荣耀》团队内战。
而不玩《王者荣耀》的几个同事也掏出手机,玩起他们心仪的游戏。
顿时,餐桌上各种游戏音效纷纷响起,无所事事的我也只能掏出手机刷朋友圈。
这是当代年轻人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交手段。而形成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游戏产品经理的功劳。
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清晰描述了我们为什么会沉迷游戏:
1. 我们每天都在渴望满意的工作
2. 我们渴望体验成功,至少也是希望成功
3. 我们渴望与社会建立关系
4. 我们渴望过的有意义,渴望成为超越自身的宏伟事业的一部分
而我们在各大应用商城排行榜上的游戏,基本都能满足我们这些渴望。
游戏中会设计各种各样不同的成就或者评价,让你拥有巨大的满足感,最典型的便是热门游戏《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的游戏段位设计;
实时反馈,让成功来的更容易,用很小的精力就获得一次成功,例如经典游戏《贪吃蛇》,每次吃完食物都能让身体变得更长一点;
建立社交系统,甚至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结婚生子,例如《梦幻西游》,让多少玩家曾经在世界频道上刷求伴侣讯息;
而有的游戏甚至在社区里设立一个庞大的目标,让所有玩家共同完成。
2009年4月,游戏《光环III》(Halo 3)的游戏玩家杀死了游戏中100亿个虚拟敌人。
达成该目标后,玩家们在线上论坛中互相庆祝、祝福和鼓励,甚至有的玩家分享完自己的战绩后,兴致勃勃的筹备干掉1000亿个敌人的新任务。
游戏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让玩家学习它,然后最终掌握它。
而这个过程中,他会让你体验失败,然后在反馈中学习,最终攻克这个难关。
这几乎是所有游戏的套路,也正是这些套路,让我们在里面获得了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我们不由分说的沉浸其中。
03
产品专家:你看的都是我想让你看的
除了游戏,我们还会经常沉迷一些容易获取快乐的应用。
当抖音快手成为现象级应用时,我一直不敢轻易触碰这些应用。
虽然有一部分是自己自控力的原因,另一部分原因就是不想自己的习惯和喜好被这类应用影响。
可能很多人会很好奇,为什么说自己的习惯和喜好都会被改变,难道仅仅只是因为熬夜刷抖音吗?
我打个简单的例子:
晚上吃完饭的8点到9点的时间是比较自由的时间,如果一个游戏希望自己在线人数达到某个数量,那么会在这个时间段设立一个世界级的boss,需要大量玩家一起参与击杀,然后提供大量的奖励。
这就是改变用户习惯的一种做法,让你养成晚上8点到9点准时上线的习惯。
同理,我也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劣根性:喜欢看漂亮的小姐姐。
如果我一开始点开抖音,是为了学习怎么做菜,这时候,抖音会推送很多很多怎么做菜的视频,然后有个漂亮小姐姐吸引了我的视线,点开了之后,抖音就推送一大堆漂亮小姐姐唱歌跳舞的视频,然后我就忘记了做菜这回事了。
而抖音最出名的是什么?就是各种颜值爆表的小哥哥小姐姐。
当有人跟我说你只看某一类视频,那么抖音会一直推这类视频,那么证明你对抖音这类的软件还不够了解。
也许你自己都还没发现的一些喜好,抖音的产品经理都已经帮你找到了,最终推送给你的,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推送。
这种方法与乔布斯当年创建Mac电脑的理念不谋而合: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你看的越多,你的标签就越多,推送的内容也将是五花八门,目的就是培养你的习惯和喜好,这才是这类应用的最核心增加用户的法门。
04
我们在小时候会听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孩子面前放一颗糖,孩子可以选择马上吃掉;或者过一段时间额外获得一颗糖。
这是上世纪60年代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那些自控力较好的孩子未来拥有的成就比其他孩子更好,而这场试验也印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大弊端:自控力差的人更容易掉进产品陷阱里。
让我们沉迷的抖音背后,是一家叫做字节跳动的科技公司,今日头条和抖音这两个应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引擎都是出自这家公司,此外这家公司的产品还有内涵段子、火山小视频、悟空问答等。
这家公司的CEO就是张一鸣。
张一鸣经常在微博中提及一个叫延迟满足的概念,延迟满足并不是让人不去享乐和满足自己,而是指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及时满足。
比如放弃刷抖音和玩游戏,把时间用来看书或者学习,那么你以后将拥有更大的满足感。但是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
不得不说很讽刺的是:不提倡抖音这种即时快乐的人创造了抖音这类的产品。
果然世界顶尖的产品专家都是最懂那个喜欢即时满足的人性。
当然,并不是说不可以玩游戏、不可以玩抖音,而是有意识的控制自己,不要长时间的沉迷此道。
因为我就是自控力较差的人,所以我不玩抖音,因为我一玩就容易通宵。
我也尽量不玩游戏,因为我一玩第二天就没精神上班了。
所以,要想自律,我们起码先从不熬夜开始。
连著名主持人董卿,都要在睡觉前把手机放到另一个房间,可想而知,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点外力帮助自己控制自己。
而汪涵直接干脆连自己好朋友钱枫的微信都删除了,为的就是减少手机社交的影响。
如果你实在没有这样的自控力,入睡前总想拿起手机再玩一下,你就想想这句话:
手机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分房睡了。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