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了华裔作家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读完后让人感到莫名的压抑, 从莉迪亚的死;玛丽琳的离家出走;内丝对家的抵触;小女儿汉娜常常抱着膝盖钻到桌子底下;詹姆斯的出轨。压抑的气氛贯穿始尾。
特别是对十六岁女孩莉迪亚的死,更是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眼前总是浮现着莉迪亚展开双臂,无畏地站在晃动的小船上的样子。也是这位女孩的死,才换来了一家人的觉醒。
正如玛丽琳面对女儿书架时的忏悔,莉迪亚从来都没爱过科学,但为了她却全都接受了,而正是她对女儿的这份期待,最终才把女儿拖向了湖底。
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却因母女间相互缺少沟通,缺少了解而发生。当母亲玛丽琳明白这一切时,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可惜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再多的眼泪也挽不回女儿的生命。
其实,这个悲剧的主要原因来源于玛丽琳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当时她为了爱情和家庭放弃理想,而婚后忽然又被身穿白大褂的邻居伍尔芙医生所唤醒。以离家出走的行为想重拾梦想,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妥协于已为人妻,为人母的生活轨迹。
所以她一厢情愿地,把这份理想寄托在了女儿莉迪亚的身上。而莉迪亚为了怕母亲再次离家出走,不得不压抑自己去博取母亲的欢心,直至承受不了而导致了死亡。
莉迪亚本不该死,可是她却死了,死在那种她们各自所认为对对方的爱里,其实回看我们的现实生活,像这种事情并不少见,作者或许想借此故事告诉我们,爱!要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
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家人,也需要沟通和理解。如果玛丽琳能把她想重拾梦想的想法说给丈夫,而不是选择离家出走。就不会有莉迪亚后来因害怕失去妈妈而去压抑自己去接受一切。
如果莉迪亚能告诉母亲,她所希望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告诉妈妈她喜欢的是生物学,就不会失去自我,痛苦地活着。 那样的话,莉迪亚便不会死!
说出自己想要的,相互之间有理解,有尊重,不要用所谓的爱去为双方制造桎梏,这就是这部作品带个我的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