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什么样的家校关系,决定了孩子在成长阶段的价值取向。趋利避害,贪玩,不喜欢学习,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优秀的孩子,都是管教出来的。但这个管教,是科学合理的管教,是张弛有度,在孩子承受能力之内适当的约束。它不是缚束孩子的成长,泯灭孩子活泼的天性,而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如同一位优秀的园艺师,总是大胆举起锋利的刀,把那些影响树木成长的枝蔓,坚决而无情地砍去,让树木茁壮成长,参天大树从此产生。
而这个管教,是家校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家教联系,如同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仅靠学校的老师,没有广大家长共同参与的教育,是残缺的,不完美的,是无法托起孩子们那充满希望的未来的。
孩子犯错误,不需要家长去为他承担责任。家长要做的是,配合老师,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及时止损,悬崖勒马,而不一错再错,从而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今天我们班2位同学,在宿舍玩手机,被段长当场逮住。有位家长,一上来就主动承担责任一一是我让孩子带手机进去的。护犊之情,溢于言表,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害了孩子。试想,孩子犯了错误,背后总有家长作为靠山,那他会改正错误吗?
学校三令五申,严禁带手机,这是被现实的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你想要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台手机就够了”。
多位家长给我吐露心声,本来中考,可以考得更好,因为沉迷手机,成绩大幅度下降。
自己的例子及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
手机的管控,是学校,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班有2人可以带手机,是得到班主任允许的。一个是生活委员,需要做学生成长平台,一个劳动委员,需要把劳动情况拍照上传,她们都是为了工作。
即使这样,手机也要管控,只能在教室使用,有上锁,手机不准带离教教室。
今天两位同字玩手机被抓,家长不管知不知惰,是有意放纵,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儿戏,还是不知情而疏于管理,让孩子把手机带进来,都是不应该的。
所谓家校联系,就是信息互通有无,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同呼吸共命运,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家长和学校老师,互相架起一座教育孩子的心灵大桥,及时沟通,及时反馈,而不应出现教育的真空地带。不要小瞧了当下的孩子们,他们会利用家校沟通的不畅,把老师和家长玩弄于股掌之间。
孩子是每个家庭未来的希望,也是国家社会未来的希望,共同守护他们每一天的健康成长,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我们应该让他们认识到,遵纪守法,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不搞特殊化,不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是溶入一个集体的根本保证。别人不带手机,我也能做到,什么走读生要带手机,体育训练要带手机,这些统统是个人的借口,经不起任何推敲。
21光电4班,班主任与广大家长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