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和孩子变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甚至是一种对抗的关系。这使得双方很难有直达心灵深处的交流。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作业我们站在一起,面对权威我们站在一起,面对困难我们站在一起,面对家庭的决策我们也站在一起。“站在一起”会营造出巨大的归属感,而归属感造就责任感,也会让孩子觉得有力量。
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困惑或者犯下错误的时候,第一时间给到的不是支持和理解,而是居高临下地站在教育者的位置上,从道德的角度上进行批判。父母天然地认为,孩子出问题就应该管教。但不幸的是,一旦对抗形成,父母所期望的“教”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自己和孩子越来越远。尚且年幼的孩子会因为力量不足而选择服从。而一旦他们长大,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他们便会更加用力地挣脱控制,甚至这种挣脱会变成非理性的行为,比如任何事情都会和父母反着来,而完全忽略客观事实。
而和孩子站在一起,意味着父母要和他共同面对问题,并且作为他的后盾促进问题的解决。比如,遇到以上类似的问题,可以进行这样的对话:
孩子:我今天不想写作业!
家长:是吗?能告诉我原因吗?
孩子:就是不想写!
家长:看来你现在有些情绪,我感觉你现在确实也没心情写作业,那我们坐下来聊聊吧!
孩子:英语老师说我没救了,上个星期的单词都默写不出,还让我罚站。其实他就抽到了我最不熟悉的两个单词。
家长:我想你一定很生气吧!
孩子:当然啦!
家长:我觉得这是个糟糕的说法,有谁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没救了呢?
孩子:对啊!
家长:你会因为老师说你没救了,就真的变差吗?
孩子:我才不会呢!
家长:我们有什么办法吗?
孩子:我不想见到她!
家长:这确实是一个办法,有没有更好的?毕竟你要继续上学的话,一周要见老师3次呢!
孩子:是啊,那我下次提前准备好,她要默写我就主动举手。全部写出来,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家长:我都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办法了!我来想想如何帮你实现。
和孩子站在一起时,我们就像是一个生活经验更丰富的伙伴,陪着孩子找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须评判他们的想法,而是要引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把他们从情绪的泥潭里拉回理智当中。所以,要做好一位园丁型教练,除了保持觉察、与孩子站在一起之外,还有一些能力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包括耐心的支持、对孩子保持好奇心、认真倾听和允许他们犯错。
我们希望孩子爱上学习,大可对学习只字不提,而是给他们讲一些隐喻故事,很多的著名的动画片都传递着一些有意义的隐喻。比如《疯狂动物城》传递的是“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无敌破坏王》传递的是“世界角色再多,还是做自己最好”。大量的优秀绘本也都蕴含着塑造价值观的隐喻。当然,效果最好的暗示,就是你不动声色地用你希望看到的行为,作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会动手打人,意味着什么?有人在家里打过他。如果孩子做错事了,父母不是打他,而是蹲下来看着他,或者把他搂在怀里,轻声却严肃地问他:“你觉得这样做好吗?”父母这样处理问题,孩子出去就不会打人了,而是会跟人好好沟通。
所以,父母给孩子什么,孩子就会给别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今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