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大观园读书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20190307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20190307

作者: Blue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23:46 被阅读5次

2019/3/7 Blue文 读书打卡

书名:《思考,快与慢》

作者:丹尼尔.卡曼尼

章节:第25章〈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书摘心得:

决策制定:在不同的简单风险之间,和在有风险与确定的事情之间,究竟是什么规则,操控了人们的选择。

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u theory),这个理论正是理性代理模式的基础。期望效用理论并不是按照心理学模式设计的,它是基于理性的基本原则(原理)作出的逻辑选择:"如果你对苹果的好感度与香蕉,那么,你愿意以10%的概率赢得一个苹果,而不是以同样的概率赢得一根香蕉。"经济学家赋予了期望效用理论双重角色:作为一种规定决策制定方式的逻辑,作为对经济人决策方式的描述。

风险下的决策分析—前景理论:纯描述性模式,这个模式的目的是要用文件证明并解释对不同风险进行选择时对理性原理的系统违背现象。将心理学中的心理物理学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找到将观察者思维中的主观量和物质世界中的客观量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规则(找到一个函数,将心理强度和刺激大小联系起来):"对于众多维度来讲,其功能是对数的—这就明显意味着如果某个给定因素的刺激强度增加,在心理上也总会产生等量的增值。"

伯努利理论:对财富变化的心理反应和已积累的财富值成反比,效用(心理价值和钱的欲望)是关于财富的对数函数。如果这个函数是正确的,则1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间的心理距离,与1000万美元与1亿美元间的心理距离是一样的。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冒险(既不喜欢接受最不可能的结果),而且如果在期望值相同的风险收益和确定收益中做选择,他们就会选择确定收益。人们的各种选择并非基于金钱价值,而是基于各种结果的心理价值,即它们的效用。如此说来,一个风险的心理价值就不是对可能会得到的金钱收益量的平均加权,而是这些收益效用的平均值,每项收益都要乘上自身的概率。

财富的边际价值递减现象,可以解释风险规避问题——人们一般愿意选择确定事件,而非具有相同或稍高预期值的风险收益。

穷人当然愿意花这钱将风险转嫁给富人,这就是保险的背后原因。

佰努力理论的缺陷:这个理论在考虑不同人的选择时,并未给不同人提供不同的参照点。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个“最糟糕”的结果与那个“确定的”结果有何不同?人在面对非常糟糕的选择时,更有可能会选择碰碰运气。

因为不努力的模式没有考虑到参照点,因此期望效用理论并没有体现出同一方案对双方结果感受不一致的这一明显事实。它的模式能解释风险规避,却不能解释对风险收益的偏好。这种冒险赌一把的做法,在企业家和指挥官们束手无策时,总会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这个理论严重错误,因为它忽略了效用不仅仅依赖于某些人的目前的财富,而是依赖于其财富的来源来源这一事实。

"理论诱导的盲区",即一旦你接受了某个理论并将其视作为一个思考工具,就很难注意到其错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201903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nk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