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吴太爷的死是《子夜》的焦点

吴太爷的死是《子夜》的焦点

作者: 水中碧 | 来源:发表于2021-04-24 21:45 被阅读0次

      我觉得茅盾的《子夜》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是作者塑造了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更主要是描写了吴太爷的死。

      吴太爷是吴荪甫的父亲,原是安居在乡下,刚被儿子接到上海就突然死去,简直是“不可思议”,而且,其葬丧之事引起了一系列吊丧滑稽人的“谈论”,是全书的焦点所在,反映了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矛盾。

      吴太爷是旧中国旧社会的化身,《太上感应篇》是他的命根子,满脑子是因果报应,封建迷信守旧,因而看不惯儿子的“离经叛道”,不满儿媳、女儿的“袒胸露臂”、“洋式气味”。正如书中所说的“古老的僵尸”在乡下幽暗的“坟墓”不会风化,但忽然被抬了出来,到了现代大都市的上海,脆弱的神经受不起轻微的刺激,自然片刻就被“风化”而死去。吴太爷的死,标志着父子的冲突中“子”一一吴荪甫的胜利。吴荪甫是时代的宿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企图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先进人物。那么,吴太爷的死意味着社会变革时期的复杂多变,最终是人民群众觉悟到旧社会的伦理道德是行不通的,需寻找新的出路。于是揭开了三十年代初期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面貌。

        其次,由于吴太爷的死,吊丧场面的描写,也概括性地勾勒了当时社会各样各式人物的嘴脸,反映了他们的追求、生活、矛盾。典型人物的性格是典型环境所造成,这就反映了三十年代旧中国的社会面貌。众人的生动谈论反映了各人的兴趣,也勾勒出各人的性格。从吃了金贵银贱的亏,中国人不爱用国货,“公债的升跃”到“死的跳舞”等,都是时代的宿影。

        总之,吴老太爷的死是有象征意义的,是《子夜》的焦点。

相关文章

  • 吴太爷的死是《子夜》的焦点

    我觉得茅盾的《子夜》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是作者塑造了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更主要是描写了吴太爷的死。 ...

  • 《子夜》 之吴老太爷初登场

    时代潮流的不可抗拒,像我们现在无法离开手机和电脑的生活一样,二十世纪初,西方资本来到中国,上海一片纸醉金迷。工...

  • 《子夜》

    《子夜》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半封建半殖民的上海作为舞台背景,讲述了丝厂老板吴荪甫接在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来上海避难...

  • 子夜吴歌

    子夜吴歌 (唐)李白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

  • 吴老太爷进城

    北京 姜海达老师 粗读也有粗读的感受 从标题入手,吴老太爷是人物形象,进是情节,城是#ll 师:找同学来说吴老太爷...

  • 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是什么意思,为何要捣衣?

    “子夜四时歌”原是南朝乐府民歌,据传是晋朝一个名叫子夜的吴地女子创作,因此也叫“子夜吴歌”,其内容充满了哀怨之情,...

  • 《子夜》读书笔记1

    今天只看了1章《子夜》,但我仍然能感觉得子夜这本书的内容很庞大繁多。 “我是一点也不以为奇。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古...

  • 子夜吴歌·冬歌

    今天是我们班参与彩虹花晨读的第22次课程。今日主题是《子夜吴歌:冬歌》。 子夜吴歌:冬歌 [唐]李白 明朝驿使发,...

  • 有趣的彩虹花晨读课--《子夜吴歌.冬歌》

    我们今天的彩虹花晨读内容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冬歌》,是李白的《子夜吴歌四首》其一,主要写了在寒冷的冬天,戍...

  • 子夜:一眼望到底的悲剧

    第一次翻开《子夜》的时候,还没有看到吴老太爷一命呜呼。 时代感极强的文字并没有完全引起我的兴趣。19世纪二三十年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太爷的死是《子夜》的焦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pj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