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很多朋友因为亲子教育问题走进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也不例外,那么学习传统文化对于教育到底有没有用。答案是肯定的!
可为什么有些人却没有用呢?昨天跟姐姐打电话,她学习两年多了,但无论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是她把我拉进了“幸福文化课堂”的学习,而她却退群了,她说她无法正常上课,有人拖后腿。或许吧,短短通话两分钟,两个孩子在身边吵到无法正常通话。
这让我很痛心,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坚持学习,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先不多其他,说说最近的一件事情吧。
前天晚上,当我发现女儿的作业写得很马虎,我刚想批评一番,她却先翻了脸,把自己锁到房间里不出来。我也很生气,但不想去理她,自己错了还有理了!
过了一会儿,先生回来了,发现气氛不对,我跟他说了一下情况,这时先生去敲门,女儿不肯开。好说歹说就是不开,先生吼了,但是越吼越完蛋,于是我赶紧叫停。
晚上我本来想跟先生好好聊一下,但没想到因沟通不当而演变成了争吵。我认为是他对孩子的一贯溺爱让孩子变得目无尊长,而先生则认为孩子成长有个过程怎么能上升到道德的层面。
直到第二天早上,女儿仍然没开门。我们两个都很不开心,先生早餐也没吃好就回公司上班去了。早上9点女儿才起床上网课,但一直不出来吃早餐。午饭的时候出来,对我说,妈妈,作业写完了。
我知道她没事了,甚至完全忘记了昨晚发生了什么。于是我就跟她说:爸爸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昨天开开心心回来想跟你聊聊天,你却把他拒之门外,你要不要给爸爸打个电话道歉一下呢。
“不要”她回答地很坚决!我也不再说了。青春期的孩子最怕的是说教,她昨晚不肯开门,其实就是怕爸爸的说教。但当时我怎么能忘了这一点而让事情越演越烈呢。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观看了蔡礼旭老师的细讲第子规第五集。看完之后豁然开朗。“夫妇有别”,别在于责任的不同。
先生负责的是赚钱养家,我负责的是精神生活与教育,当孩子出了问题,是我的责任,我自己没解决好,怎么还反倒怪起先生来了呢。
于是,晚上当我和孩子们坐下来吃饭的时候,我拨通了先生的电话,我对他说“老公,今天我给你打这个电话,是想跟你道歉。” 听得出,老公心里一震,结婚十多年里,我从来没说过一句“对不起”,不管是我错还是他错,总之都要他来哄我才行。
这时,我接着说“昨天你本来开开心心回来,但因为我没有教好孩子,让你不开心了,而且今天早上还跟你闹情绪,让你早餐都没吃好”。
听到这里,老公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没有。”我又赶紧说“我现在在学习,既然学了就要做到,否则就白学了” 老公心领神会,“是的,是的,要知行合一”。
紧接着,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女儿主动接过了我手里的电话对爸爸说,“爸爸,对不起!”电话那头,爸爸的声音笑开了花。就这样家庭的气氛马上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喜。
当我在收拾碗筷的时候,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对不起!”我愣住了,“我不该踢你。” 哦,我这才想起来,早上儿子发现爸爸不见了,对着我一顿拳打脚踢。
在这刻我终于感觉到了道歉的力量!在我们的家庭里,其实孩子们什么都知道,只是因为家长知错不改,孩子自然如此。
晚些时候,老公在微信上给我发来了《王阳明大传》要我好好研究,我心里乐得不行。他之前不太支持我学习传统文化,之所以没有反对只是出于对我的尊重,现在给我发王阳明,王阳明可是儒家修行的典范。那不就说明他真心支持我了吗。
所以通过这件事情,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当我们对学习传统文化信心不足时,是否需要要反思一下,我们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了吗。“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二、当我们的亲人不支持的时候,不能急于改变他人的观念。而要努力通过修正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境界,慢慢影响我们身边的人,让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只有当他深入了解了,对传统文化的误解自然解除了。
三、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永远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要说别人拖后腿,当你真正下定决心要学习的时候,谁都拖不了你的后腿。没有时间只是借口,只要每天早起两个小时,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四、带着孩子学习也绝对不是什么负担,而是享受。
每天,我女儿自己在房间上网课,我跟儿子在客厅,我学习、写作,他则自己看书或是自己玩,完全不会干扰我。全家人一起学习,这样的家庭氛围,才是既温馨又美好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人生的欢喜越来越多,让我们每个人都收获到真正的幸福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