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常比喻配偶间美好相处的句子,我觉得用在母子关系上,最恰当不过了。
第一次听到“皮肤肌饿”的说法,我的心就被狠狠蜇了一下,母爱又泛滥了……
画面一
那个小小的人儿,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个大大的图象,写上:妈妈。而他小小的身躯就蜷缩在地上,疑似在妈妈的怀里……
梦里有妈妈
相信每位看过此画的妈妈,都会泪湿眼眶……
画面二
汽车开动,孩子在车后追,满眼的绝望和泪水,声嘶力竭地喊着妈妈……生活的不易,使成干上万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伤
作为母亲,也许你有千万个理由,选择了没有陪伴孩子成长,那就会有无数缺爱的孩子,有可能为他们未来的正常生活埋下隐患。
最好的母爱是陪伴,陪伴那个小小的人儿成长,感受他成长中的困惑、挫折,倾听他的心声,包容引导他度过叛逆期,帮助他认清是非。
做为母亲,陪伴他们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应随他们一同成长。
当有一天,他们长大了,接受了更高的教育,思想活跃,理想高远,做为母亲,我们是不是应该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喜悦呢?
这时的母爱应该是倾听,是懂得。母亲是朋友,更是知己。
同事夫妇,唯一的儿子考上了研究生,大家都替他们高兴。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儿子却放弃了读研,而留在洛阳找工作。
是生活压力或是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两者都不是。同事两人虽是工薪阶层,但供养一个大学生并不成问题。也并不是找到了心仪的单位。
原因是同事小孩的母亲,曾听孩子说,自己学的专业比较冷,在洛阳不好就业,如果再上了研,是铁定回不了洛阳。
爱子心切的母亲最终拖住了孩子上研的步伐。
其实每个人的想法不一,真无权去评判别人的生活和决定。
但做为母亲,要真心地为孩子好,当孩子成年以后,就应该把孩子当成朋友,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让自己的爱成为孩子的负担。
二
我的儿子大学学的土木专业,今年想考研,我们做父母的当然全力支持。
前段时间他告诉我,他想考“应用经济学"的研究生,刚一听,吓了我一跳,他专科三年,本科二年的土木专业,突然决定跨专业考,难度可想而知。
放下电话,我赶紧百度此专业,又咨询朋友,恰巧在简书里又遇到“云舒"小朋友,从她的文章,感觉到她是跨专业上的研。简信后,意外得知,她本科学的是工程学,与土木学相通,也是跨专业考的经济学研究生。
初步了解了这些,又听了听儿子心声:他说这是他最后一次为自己的未来做决定,否则一切都晚了。
我当即表态:你既然已深思熟虑,我和你爸全力支持!但跨专业考研的难度会非常大,你应该有思想准备,不过,你只要尽全力了,其它的就交给老天负责吧。
其实私底下,心里直犯嘀咕。跨专业考上的机率,远远小于考自己的专业。只是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只要他自己认定了,不支持他,让他心里拧巴,一点好处也没有。路是他自己选择的。
最近在简书上看到许多年轻人写自己的母亲,有点沉重。他们觉得母亲浓浓的爱有时成了他们甜蜜的负担。
想起一句流行语:有一种冷,叫我妈说我冷。
哈哈,这真的是甜蜜的负担……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
我也觉得:真的是,不必追。哈哈,追也追不上。
希望自己:不会成为儿子甜蜜的负担!
母亲节快到了,做为一名二十二岁男孩的母亲,写此文,愿与所有母亲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