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7》
释义:子游请教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人们常说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求就是孝,狗和马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如果没有尊重,那和狗马的孝顺有什么区别呢?
感悟:敬的前提是爱,爱首先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对父母没有尊重,只是在物质上给予满足,更多的来自于道德和责任感。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做到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求就已经是被人称颂和羡慕了。父母也往往把孩子们的赠予理解成孝顺,并作为炫耀的谈资。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可能来源于一种常态,也可能来源于一种爱——包庇的爱。父母没有这样的要求——或者没有意识,或者不敢奢求,大家在一个较为宽容的尺度里,尽孝和纳孝。孔子之所以有这样强烈的不舒服,可能会来源于对自我尊重没被满足的在意,很多父母可能会以大家都这样为由,淡化了自己的感受。我们为人子女,首先要意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敬爱父母开始,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榜样,让父母那一份无可奈何的淡化变成被尊重的开心和洋溢的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