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在 读书小记 前

写在 读书小记 前

作者: guanghai | 来源:发表于2017-07-16 03:30 被阅读16次

为什么写小记:

首先是总结梳理思路,帮助记忆、理解;其次是在坚持3个月后再次审视自己当初的感悟是否会有不同,也算是自省和自我认知的一次小小试验;最后,是对自己花费时间在某件事上的一个交代——仪式感。

为什么在简书上写小记:

来简书是因为一次在上网的时候看到一个叫“纯银”的产品经理,他经常发微博感觉他对产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强烈的个人风格和魅力,那段时间经常看他的微博很有启发,他多次提到简书这个创作社区,于是注册了简书,说实话简述的发布后台确实很好,不是说功能多牛(我也没用过多高级的功能),就单单录入文本时它展示的字体和字间距让人很舒服这一点,就感受到了社区对待写作这件事的态度,所以读书小计就在这写了。

我和书的杂七杂八:

说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自己也不信,不过从小到大我确实也看过一些书他们都或多或少影响了我:

小时候(6年级前)除了从电视上(中央七)获得很多科普知识外读书,读的最多的就是我爸有次出差给我带了一套中小学生作文选(那次还附带一个高级铅笔盒+MM豆),不过确实那套书我上初中前读过差不多2遍,现在这套书估计不全了,还有部分在我家的书柜里躺着。这些书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实在的那就是我的作文和日记多次获得老师表扬。

由此在去广州的机场上我爸给我买的《幽默大师》至今还在我家的书柜,每次回去我都会再去翻一遍,现在看这些漫画脑洞也是挺大的,印象深刻的是里面讲一个原始人造飞机上天的故事,分了好几话,都是讲他有新奇想法,然后失败然后锲而不舍再去尝试的故事。当时觉得好笑,现在觉得佩服,认准的事情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到不放弃,确实佩服,可能有些人说中二,可能事情做成了就是有毅力,失败了就被嘲笑成中二吧,不过如果为紧紧为了怕失败二畏首畏尾那就剩平庸了。(当然眼观和格局还有顺势而为确实重要——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好像是6年级的时候有次看牙,去百货大楼玩正好赶上他们的图书促销,当时也没想买书只是被那边的玩具吸引了,想着怎么给我妈说买个回去玩呢,不过也就是想想,这种事情一般我妈不同意我爸不拒绝(不过我可以确定他们都是爱我的)这个时候我被一个大绿盒子吸引上面各种动物和机器人,中间是几个字——百科全书,里面4本历史、科技、人文还有啥就忘了,说是书,其实里面都是大幅的精美图画,8开纸那么大的书我在那一页一页得看,看的入迷感觉发现了新世界。我爸看着听喜欢说要买不?我想了下,点点头,至于当时在想啥,说实话没想啥就想快点回家抱着书在床上看。价格还挺贵的记得当时100多好像。回到家我就在床上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现在书中内容大部分没办法主动想起,不过里面有一部分介绍各国美食的里面讲了寿司的由来记忆很深刻。为什么呢?因为我拿这个东西去同学那里卖弄去了哈哈。当时已经是初一了,语文老师感觉在做课堂创新,每次在语文课上过课前5分钟做一个简短演讲,主题不限,到我时,我想正好我有这本书就从里面找有意思的东西,看到了有介绍美食有来的就找了2个,一个寿司、一个披萨,那算是我第一次主题演讲了,可能就2 3分钟,不过对我的帮助特大,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个问题,读书后进行总结乃至对其他人进行培训演讲,是帮助梳理思路深入思考问题并长时间不忘的好方法。

初中时读的书有印象的就比较多了:

一本讲央视早期采访记录的背后故事的,具体故事忘了,但是看完后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整个人都冷静了下来,因为读这本书感觉就是一个记者在给你冷静的讲着他的一次采访经历。当时特别喜欢这本书,开始喜欢是觉得里面是故事很有吸引力,后来长大了喜欢是因为透过文字感受到了作者自身的价值观以及正义感。

《三国演义》《水浒传》一起说是因为这两本基本是同一段时间看的,其实就是初中要求的必读课外读物,当时也是被里面的打斗吸引,并且两者的打斗场面都很精彩,小时候看热闹,不过后来想了想感觉三国比水浒场面更宏大,因为三国讲的是开疆扩土,水浒现在想想确实有点像流氓打架,并且没有给社会带来任何价值,后半程强行诏安后基本我就读不下去了,盛极而衰这个说法在这两本书都提到,对我也有一定的想法,结果导致当时考试老师感觉我考试是好一次坏一次。其实就是考好了骄傲导致,不过我坚定的认为这绝对都是盛极而衰,不过中考、高考好像都忘了是不是遵循这个规律。

《骆驼祥子》初中课外读物,我一个周末看完的书很薄,当时小没咋有感觉,老师让写自己觉得精彩的地方,我写了祥子获得骆驼后入城吃豆腐脑的场景描写,当时觉得写得确实很生活,把一碗豆腐脑写得这么美味老舍先生肯定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因为这还得到老师的表扬——愿意是全加班都没读,抄的地方的读后感,只有我是自己写得。

《伊索寓言》初中读物,现在给我的感觉——没感觉,既不贴近我的生活,感觉也没对我有没有任何其他,基本全忘了。

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好像读了前两部,写的确实惨,不过中心思想是啥现在记不起来了,当时觉得主人公挺可怜,里面有一个风尘女子共女儿读书后,女儿反过来嫌弃母亲,感觉还是挺心酸。

《二十四史》,没读完,为什么读它,因为一个小学好友熟读他,冲我们经常科普,心生羡慕并且也有点不服气,就让我妈帮我借了一套,印象里是坚持读完了,不过印象不深——读书攀比心还是要不得。

我们县城的地方志,这个就有意思了,里面说了我们家乡好多地方的由来,我也不知道我家咋会有这个东西,不过我读起来确实挺有趣味。

《爱的教育》也是初中推荐读物(看来我读的书好多事老师让的),书中内容记不得了,但是当时的感觉还记得,读完后感觉书中的村庄很和谐,邻里很人情,大家本性都不坏,感觉像——《草原上的老鼠》。

初中印象深的就这基本吧,一看也没基本,大部分还是老师推荐的,不过对我确实有些帮助。

高中就比较枯燥了,住校并且一切为了高考,所以课外书是违禁品,不过学校每周会给2节课去学校图书馆借阅课外书,感觉不错。其余的书基本没啥印象,不过有2 3件关于书的小事可以说一说。

一件事我高一时同桌是《新概念作文》的忠实粉丝,他还和我分享这本读物,并且和我聊里面的文章聊韩寒,说实话当时在县城我还真不知道这些人,你也从我初中读物就知道我读的书的作者基本作古。当时了《新概念作文》我第一反应是,哇,文章还有这种写法,并且对里面的连载故事还有一点上瘾,不过这个也随着后来调整座位就不了了之了,不过还是很感谢我这位同桌的,他也算是带我看了眼其他人的活法。

还有一件就是我高二时,生物成绩好被生物老师安排参加生物竞赛,开始信心满满,还和小伙伴一起去参加了培训班,到了才发现其他学校的人都是准备了好多年,大学课本看了2、3遍的主,当时对我还是挺震撼的,我感觉学的不错其实是相对于我当时的环境而言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要自省啊。

当时班级还流行大家穿越课外书一起读,不过读的什么忘了,只是觉得这个形式挺好的。

高中最有一个有印象的就是,高考完我整个人都是有点兴奋的,我爸接我回家后,那个晚上就睡不着,然后我拿起了一本杂志——《意林》合订本,我看了整整一本的故事,可算困了。

到了大学,

去了更大的城市,认识了更多的人,所以书读的也就泛了起来,里面小说就多了起来还有其他的。说几个印象深刻的。

《周恩来传》,周总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喜欢周总理的,可能是《十里长街送总理》又或者其他,觉得总理的担当和睿智很吸引我,但是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地坛公园书展,看到了这部,硬壳包装,上下两部,结果没读完很惭愧,最后毕业时书台沉了就没带走,只读到了总理刚从发过留学回来在广州进行革命工作。以后有机会一定读完。

《白鹿原》写的有的却是比较露骨,不过看完后整体的感觉是很写实,写的人物的想法和行为确实符合这个人物的特点不矫揉造作,读完后有一个感觉:村子是一叶小舟,在大的时代洪流中浮浮沉沉,里面还有一些算是超自然的现象,感觉还是挺震撼的。

《活着》整体给人感觉是,人比想象中坚强多了,无论生活多么苦难,还是要活着,要好好活着。

《三体》以及刘慈欣其他短频中篇等,科幻写的太好,里面对人性的把控和推理感觉很到位。

《鬼吹灯》《盗墓笔记》也是差不多同事间看的,写的都好,而且我是一口气看到最新,用了差不多十多天吧,天天看到陵城3 4点,看完后上厕所都害怕。写的确实好,不过隐约感觉盗墓笔记的叙事更宏大,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导致盗墓笔记的结局太仓促了。

《明朝那些事儿》这个强力推荐,我看了3遍了,开始就是看个热闹,后来再看觉得里面的叙事其实是带着作者的态度的,对于看待事物有了新的观点和启发,昏君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一个标签,换个角度可能他就是艺术家,昏君的养成也与客观环境有关。明君和昏君都是相对于百姓或者国家而言,与个人品行没有多大关系,里面有大局观、有责任感、有权利欲望。人就是复杂的情感、复杂关系、复杂需求的集合。但是很喜欢里面的王明阳,不过书中只是说了心学没有阐述,后来还让朋友帮忙看看有没有心学入门书,他给我推荐了几本,不过太晦涩了,没能坚持,现在网络上的书都太杂了劣质也多,连《人类简史》都有假的,等时机到了再接着看吧。

《昆仑》《沧海》《灵飞经》武侠小说,让朋友推荐的,看了停不下来,讲的就是一件事,男主丑下鸭变白天鹅的故事,故事概况都一样,不过能把故事讲的这么精彩确实值得一读。

《狼群》雇佣兵小说,写的很热血,很传奇,不过和水浒传一样,也是一样的规律 盛极而衰,不过里面由盛转衰这段也是很精彩的。

《二十四个比利》写一个24重人格患者的传记,有人说是为传记有人说是真的,具体的忘了不过确实给人另一个层面的思考。

《秘密》这本书讲的就是心想事成,我的理解:fake it till you become it——假装可以做到直到你做到位置,套用过来就是,相信可以做到直到你真的做到了

《淘宝技术这十年》我很爱的一本书,与其说爱这本书,不如说爱里面传递的一种精神,江湖豪气、快意恩仇,当然里面传递出来的是阿里的精神,一种主动探索、有责任感的工作态度。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淘宝为用户着想、对技术的执着、以及自身使命的认可。

一不留神写了这么多,就当是个对自己的总结,也是个不错的书单吧,可以当成个故事看,以后的的读书感悟都会在这发,没发到整十本我感觉对我都是一个突破,先立个flag。

  2017.7.16 凌晨3点

相关文章

  • 写在 读书小记 前

    为什么写小记: 首先是总结梳理思路,帮助记忆、理解;其次是在坚持3个月后再次审视自己当初的感悟是否会有不同,也算是...

  • 写在读书前

    我其实够不上一个好妈妈的标准,有时玩手机把孩子扔到一边;情绪崩溃的时候对着孩子大吼大叫,表情失控到可怕;孩子把饭洒...

  • 写在读书前的话

    近日偶得清闲,再次重温宝藏网站哔哩哔哩中的纪录片《历史那些事儿》。对第一集“吃货东坡”依旧是情有独钟。这个守正不阿...

  • Web版扫雷开发小记(3)

    前篇: web版扫雷开发小记(1)web版扫雷开发小记(2)web版扫雷开发小记(3)web版扫雷开发小记(4) ...

  • 写在 开启读书 文字 生活 前

    学会爱自己 爱生活 爱精致 爱教育 爱自己要爱的人和事 有该有年纪的心智 18岁的娇俏 可爱 守着不符年纪知世故而...

  •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

    小记: 今天偶然翻到五年前的读书笔记,觉得应该保存下来。读书常使我感受深刻,然而这些感受中不乏一些毫无实际...

  • 重启灵魂之旅

    读书小记 ——笔:呼唤心灵 读书时期的我,是一个爱书好文的青年,时常即兴...

  • 写在返校前

    这大概是有史以来最长、最爽的寒假了。寒假放得早,开学也比较晚,还能在返校前参加最小的叔叔的婚礼。也幸亏有这件事,让...

  • 写在返乡前

    差不多又是一年一度的这个时间点坐在上海火车站北广场的二楼进行码字。 时间真快啊,不觉已经在上海工作四年了。尤记得四...

  • 写在彩排前

    Today,主要想说一说 two thing: 关于测试题目 关于如何更好的运用我们这个系统,提一点建议 关于测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在 读书小记 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zz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