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暑期区,一次语文培训会上,教研员对他所听的一些课进行了评点,其中也提及了我的课,并对我所执教的《行道树》大大地夸赞了一下,这,把我的思绪一下就拉回到了那天上课的情景。
2010年11月中旬的一天,学校接到通知,第二天区教研员要来视导,视导的第一步是进课堂听课,学校要求我们做好准备,认真备课,力争给教研员们留下好印象。我教初一年级,正赶上要教授《行道树》,于是,费劲精心备课,还制作好了精美课件,准备用华丽的姿态迎接教研员的课堂检验。
一直以来,我的课堂心理素质不是太好,只要有人进课堂,我就会紧张导致不能好好发挥,课的效果也往往大打折扣。第二天,我的课在第一节,被听课肯定免不了,于是,我提前两分钟赶到了教室,发现认真的教研员早已经坐到了教室后面,那一刻,我的内心莫名地紧张,努力试图分散自己的慌乱情绪,打开了教室多媒体,准备把课件先拷贝进去,找U盘时发现竟没被带进教室,而此刻,上课铃声已响,掉头去办公室拿U盘已经不可能。顿时,我觉得脸上有灼热感,内心也焦躁不安,但很快听到了心底有个声音在对我说:“冷静,再冷静。没有课件上课,也一样会精彩!”于是,我以最快的速度关闭了多媒体,开始上课了。没有课件,我无法按照预设的教案去上课,但因为我事先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解读,所以,短暂的焦躁后,我的内心也渐渐平静了许多。同时,一个念头在脑海闪现:今天我不妨素教一次课文。
《行道树》是篇短小的散文,我没有设置导语,直接引导学生学习了本文,课件上有本课需掌握的词语,但现在没有课件了,我就灵机一动,指名一位男生朗读了课文,并提出要求让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听完后,画出本文应该掌握的词语,可能是带着任务去读,读书的学生特别认真,在下面听的学生也很专注。读完课文后,很快就有一名女生主动举手,告诉了全班同学有这样一些词语需要掌握:点缀、繁弦急管、红灯绿酒、贪婪、污浊。女生说完后,全班同学没有异议,我也没有异议。
接下来,进入“整体感知课文”环节。同学们掌握了词语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行道树是一列()的树”,让学生用文中的相关词语进行填空。聪明的学生很快就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异口同声答道:“行道树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适时地让大家把文中的这句话勾画了出来后,进一步问道:“同学们,在文中继续找,哪些地方写出了行道树的忧愁呢?”问题一抛出,大家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都踊跃举手进行了回答,我及时进行了板书归纳:“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这,无疑使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路,都在玩凉凉的云。”“我们的存在时一种悲凉的点缀。”“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板书一结束,我继续问道:“同学们,对刚才老师所写的句子还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回答道:“没有。”于是,我说道:“老师有一个疑问:‘堕落’用得合适吗?云怎么会是凉凉的呀?”同学们听了后开始进行了讨论,短暂的讨论结束,课代表站起来回答道:“‘堕落’一词,表明了行道树的境遇是由原来的‘好’到现在的‘坏’,他们本可以在原始森林里过着自由舒适的生活,和同伴们一样,早晚呼吸雨露,很惬意地和云玩耍,可是,现在,他们却到了城市,面对飞尘,在同伴眼里就是一种‘堕落’。”多精妙的回答啊,我立刻予以了表扬。
我继续问道:从文中我们已充分感受到了行道树的忧伤,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吧。同学们很快也从文中找到,并予以了回答:“我们负责把光明迎来,孩子贪婪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我及时夸赞了同学们的专注和敏锐。
下面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具体研讨”。我问道:“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行道树的忧伤,也感受了行道树的快乐,那课文重点要表达的是他的忧伤还是快乐呢?”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一致认为,作者表达的是行道树的“快乐”。我听了笑道:“同学们,很聪明,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刚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一句话,重点关注‘忧伤而快乐”中的“而”,这是一个连词,在这里表示一种转折关系,所以强调的一般是后面的,在这里强调的是“快乐”。老师这样解释,你们能理解吗?有时,语法知识也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同学们听了不住地点头。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本文要表达的主流情感,同学们对本文要表达的情感也自然然地领悟了,都纷纷回答:“作者赞美了像行道树这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甘愿牺牲的一类人。”
一节课,就在这样热烈而和谐的研讨中结束了,我由最初的紧张变得很从容,整堂课张弛有度,我看到教研员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开了教室,教研员很严格,平时听完课很少会微笑,这次他能朝我频频点头示意,我猜这节课的效果达到了,我发现原来不用课件上课,如能调动教学机智,也一样能把课上好。等教研员走了后,我悄悄问了校长我的课如何,校长笑着说道:“别紧张,你的课很好,在视导反馈会上,你的课被点名表扬了呢。”
我一直以为一节好课,必须要用课件,所以不会称之为好课,没想到,原来在我心中根深蒂固的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用课件,素教课文,也一样会上得精彩。
感谢这次粗心带给我的历练,让我收获了意外的领悟。于是,我开始不停地尝试素教课文,品尝到了素教课文的魅力,并有了以下领悟:
素教课文,能提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素教,意味者要先素读,这对老师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全方位把握课文内涵,需要教师有自己的阅读体验,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能找到引导学生切入文本的突破口,这对于一节课能否上出彩意义非凡。
素教课文,能更好地进行高品质的倾听。素教课文,没有了课件的干扰,教师也能进行高品质的倾听了,因为师生对话的机会多了,教师会更加专注地关注学生的回答。
素教课文,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场。素教课文,没有了多媒体的干扰,师生的生命场会更加和谐,师生之间的心灵连结会更紧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