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第一次回到自己的第二故乡,又见到了久违的家人,下了飞机最先投奔的是一对当地夫妇,是我过去三年最感激的人。他们的家是我不需要翻备忘录也记得的地址,走下车一切如常,场景太熟悉,他们开门的那一瞬间,一句仿佛你从未离开过,好默契,我也没感觉我竟离开了半年之久。
这一对夫妇是上帝派给我在异乡的母亲,我的弟兄。
他们是我父母的年纪,算是忘年交了。当年上海小组姐妹得知我要去马来西亚,介绍了她曾在英国认识的这对夫妇,也是托他们帮忙照顾一下远道而来的我。
这一个交托,让我在异国异乡初尝了什么叫在主里弟兄姐妹的合一。
太太叫WY,是个马来华人,老公是JS马来印度人,他们没有孩子,当我像女儿一样,但更像朋友。
其实他们家里并不富裕,五十多的年纪,刚刚付清了家里所有的房贷车贷,却都已经退休,没有固定收入,老公偶尔去给别人做培训,太太不经意分享的时候会提到要如何更智慧的管理现有的财产不然今年的日用会受影响,我就知道他们并不是生活充裕。但是即便这样,我没有从他们脸上看到过忧虑,他们把平安喜乐的道行的很好,他们虽然不富裕,依然享受生活,他们虽然不富裕,依然尽力帮助人。
记得还未来的时候太太已经Google了我公司的地址,专门开车去查探,发邮件告诉我离他们家不远。到了之后是这位未曾谋面的姐妹带我去找房子,请我吃饭彼此分享见证彼此认识,是她领我去超市买日用品,在我纠结着一大瓶香油,想买又觉得吃不完的时候,自告奋勇买了一大瓶要倒给我一小瓶(我知道她其实没必要买的,是为了我才买的),太多的细节,真挚的关爱,三年内我就成了他们的小跟屁虫,他们开始了三年每周日接送我去教堂,周二送我从小组回家的例行。
因为在国外遇到的难处不好给家人分享,怕他们担心,也帮不上什么忙。这对夫妇就成了我的安慰者,我的属灵导师,我的代祷人。逢节期必定会收到她们的家宴邀请,她们的家人已经成为我的家人,她们朋友的故事我都多少耳闻,我工作的得着难处,同事悲欢喜乐他们也都了如指掌,我们一起出去旅行,一起分享生命的高山低谷,一起探讨神的话,一起参加各种神学讲座。多少次我生命中的疑惑,她都看在眼里,主动查考书籍经文来帮助我,多少次被她爱的责备,甚至因此流泪,记得我走的时候说恐怕最舍不得的就是你的责备了,看似玩笑的话,其实这是我的真心话,我知道那是出于爱。
半年未见,不需要寒暄,仿佛未曾离开,还多了点想了解对方近况的迫不及待。
太太很兴奋的给我分享她最近的新作,打开冰箱,有她自制克菲尔发酵牛奶,德国酸面包酵母,苹果醋,她兴奋的给我讲着酵母菌如何打败霉菌酿出了酒,她的克菲尔如何是个好的肠道帮手,对身体有何益处,分享神还借着她的克菲尔保护她现在的过敏体质和帮助他妹夫预备手术的见证。她说着就递了一勺过来叫我品尝,味道像酸奶加雪碧加葡萄酒,还真不错。还有她的酒,面包,果醋我都有幸吃过。太太说着就赶忙清洗了我从上海帮她带的李子,这将变成她的新酒。
她提起这些兴奋的像个孩子,聊着这些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如何展现出神的奇妙作为,我们都忍不住赞美神这造物主的奇妙可畏。
先生退休之后一直在家,记得之前有一天分享说他想出去找工作,原因是不工作接触的圈子都是基督徒,就没机会传福音啦,让我们为他祷告,感谢主后来接到了一个培训,认识了一些新人。最近先生还是在家,没有培训需求,膝盖也有受伤,要在祷告中纪念他。先生分享最近看到小组里的人对神的话语不渴慕会着急,每次都忍不住多分享他的认识,也会挑战他们,直到这不冷不热的状态让他灰心想离开这小组,直到神提醒他兴起一个人的灵在神不在人,他才放下这论断人的心,安心做好他在小组的份。阿门!他实在是关心人的灵魂的,认识神的人。
还有其他小组人的近况,家人的日常,一顿便饭,不紧不慢的分享,仿佛我从没离开。
他们并不富裕,但是他们的生活让我这个旁观者看着既温馨又向往,偶尔被他们邀请倾听或者有幸成为这些故事的一份子也是件幸福的回忆起来可以暖心很久的事。
在他们面前,我照着我的本相敞开,太太说,她从我身上学到很多,实在是惭愧,其实我想说我才是那个人借着他们的爱和生命被主得建造的人,他们让我初尝了什么叫作弟兄姐妹里的合一,借着彼此劝勉和代祷,生命可以彼此连结建造,这一切都源于先爱我们的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