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与李英农村人,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农村,育有三个女儿。晚年,二女儿张兰搬进了新楼房,当父母快至七十岁之际,便将两位老人从农村接进了小城,住进了自己先前居住过的旧楼里。
农村人,少得可怜的晚岁补贴,难以支撑城市里的生活所需。二女儿张兰为双亲提供了住房,大女儿张梅与小女儿张秀一起解决父母一年日常生活所需的花销。
张胜是一位老实本分的乡下人,算是没有啥本事的那种庄稼汉。不会做生意,思想老旧不开化,守着二三亩贫瘠土地,过了大半辈子。得亏生了三个女儿,虽相貌平平,但在我们男多女少的国度里,女生是不愁嫁的。
老大张梅嫁得了一位谋仕途的,姓王名亮,得势时曾经风光过。过年过节,王亮单位上分的再加上朋友送的鱼虾等海产品很多,基本上都孝敬了妻子的父母。因为王亮父母离世的早,妻子家的双亲健在,他便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妻子家里。那时,老大张梅在家里嗓门特大,优越感十足,仿佛成了家中的救世主。
张兰嫁给了一位普通的工人,姓刘,名辉,早年不显山不露水的,能吃苦,据讲所从事的工种专业技术挺过硬的。刘辉看中了张兰,紧追不舍,婚后虽然生活紧巴巴的,但二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小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的。
小女儿张秀早年随亲戚一起去了外地城市里生活,在那里结婚繁衍生息,据讲小日子过得相当红火。张秀的女婿宋彬在一家国企里上班,据说还是机关里某部门的一位小头目。大家都知道,国企工资都挺高的,宋彬的工资相当可观。
从上述介绍中,大家知道,起先,二女儿张兰的女婿刘辉的地位稍微磕碜了一些,不仅地位低,而且工资福利待遇也远不及其他两位连襟。在三个女婿中,刘辉最朴实,虽然有些木讷,话不多,但对妻子家的两位老人最上心,能够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故最得两位老人喜欢。
大女婿王亮,一向面相严肃,虽然早年没少给岳丈送东西,贡献不小,但两位老人与他并不亲近。小女儿远在千里之外,一年之中很少能有机会回家看望父母,回来一次,每每父母便把他们当客人对待。
听笔者所述,便知此家中,最生分的人就属王亮无疑。起先,张胜与李英区别对待的表现还不明显,随着二女婿刘辉的得势两位老人的表现愈加地露骨了。
二女婿刘辉,早年有些自卑感。相较于其他两位连襟,自己有些相形见绌。他知耻而后勇,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竟然由一位普通工人干到技术科科长、分厂副厂长,到了半百之年,竟然干上了分厂厂长的职位。手下的职工四五百人,外包工的工头也不少,有求于他的人很多。平日,特别是过年过节打点者甚众。凡是海上、季节新上市的东西,他家都不缺。
刘辉也十分大方,妻子往娘家搬东西,他向来不说一句不字。说直白点,近些年来,岳丈家两位老人没少跟他沾光。毫不夸张地讲,两位老人家里,鱼虾海鲜从来不缺,山珍海味没少品尝。此皆是刘辉的功劳,故此他在岳丈家,就愈加有地位了。岳父、岳母素来将他奉为家中的座上宾,关怀爱怜之情,经常溢于言表。
张秀与宋彬不常在家,一来一往,相聚时光短暂,恐怕感受不深。过年过节,老人过生日啦,等等节点,前些年一家人常常相聚一堂,一起吃顿饭,聊聊天。在这期间,两位老人的偏袒做法,常常令王亮感到十分不爽。
目前,两位老人所居住的楼房,只有五十几个平方米,相对狭窄,没有单独餐厅。吃饭时,把餐桌搬到床铺上,大家围坐在桌子四周,举杯痛饮相谈甚欢。
蜷坐于床上,很不舒服,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在吃饭间隙,有时是岳父张胜,有时是岳母李英,只顾给刘辉递凳子,从来不问王亮要不要,哪怕打声招呼也好。这种显鼻子显眼之事,让王亮心中很不舒坦。一次,可算作无心;二次,可算作疏忽;每次皆如此,王亮心中的失落渐增。
王亮明显感觉到自己不受欢迎,开始编造各种理由,推辞出席家中的聚会。王亮感觉自己不受待见,自然是二老看自己碍眼。自此之后,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他轻易不再踏岳丈家的门。他想,不受欢迎,何必自讨没趣呢。
伸出十指,各有长短。女儿、女婿平常人居多,身上有这样那样毛病者,肯定不少;儿女能力与水平自各有千秋,为家里出力做贡献自然难以做到千篇一律。为人父母者,应体谅孩子们各自不同的条件,能做到一视同仁最好,尽量避免厚此薄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