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9.0plus第一周备选的四个主题,我就立刻被这三个字吸引了。拖延了几天,还是没有更想写的,那就这个吧。
我是谁?这个问题问得我一阵恍惚。
如果抛开姓名,也不考虑社会身份、工作职位、家庭角色,单说作为个体的这个人,我是谁呢?
这两天翻书时,突然跳出了一个答案:
我是个读书人。
没错,我爱读书,是源于从小在书堆里长大,父母给我提供了丰富的书籍喂养。
从识字起,家里就订阅了很多书刊杂志。刚开始是《儿童故事画报》、《365夜故事》,然后是《童话大王》,再大些是《幽默大师》、《科幻世界》、《杂文选刊》、《中国青年报》等。我现在还为搬家弄丢了《哪吒闹海》《柳林风声》等经典连环画可惜,甚至对后者的封面、版式记忆犹新,希望能不期而遇,碰到童年版本重印。
杂志中《童话大王》比较特殊,每月一期,从小学一直订到高中。因为郑渊洁童话随着读者长大:小时候还是旗旗号巡洋历险记这样比较幼齿些的内容,皮皮鲁和鲁西西也还是小孩儿;读者长大后,皮皮鲁也结婚了……《智齿》、《金拇指》这样似乎不太像童话的故事也仍然连载。高中一次课间休息,我看《童话大王》,同桌好奇地问我,怎么这么大了还看童话。我说好看啊!然后眉飞色舞地讲了个正在看的故事大概。他突然用很羡慕的眼神看着我说:“你爸妈对你真好啊,都高三了还给你订这种书。”替郑渊洁反对:什么叫这种书……小时候有个梦想就是长大去北京,一定要去皮皮鲁专卖店“朝圣”。可惜上大学后忘了,再后来专卖店也关了。不过,家里已经有了小读者,上次给他讲《五个苹果折腾地球》,他听得目不转睛;看来可以接过粉丝接力棒。
我爱诗词。从中学的早读课开始,喜欢上大声诵读诗歌的感觉。仿佛闭上双眼,一念之间,就能看到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的李白,就能遇见口角噙香对月吟的林妹妹。最爱的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现在还能脱口而出、背完全篇。
“我爱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爱海棠,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还记得第一次语文老师当众朗读我作文时的骄傲和小得意。那篇作文以诗词开篇,中间写我和花、小伙伴们的童年故事,结尾是对时光一去不回头的感慨:“那里有我的花儿,有花儿的我。”现在回想起来,这感慨有点朴树。
三个多月前,跟同学一起建了个“每天背两句诗”群,最近快背完《长恨歌》了。如果没有同伴,估计我不会去背这么长的诗。背起来才发现,不愧是叙事诗高峰,集成语和金句大成:回眸一笑、春宵苦短、三千宠爱、虚无缥缈……一群南方人有时候l和n还发不标准,却每天发背诗语音;大概是长见识加吹牛的动力,在支撑我们一直背下去吧。
爱读书,还源于在树立价值观的青春期,把高中班训“老实做人,认真读书”牢牢刻印在脑海里。近日看到冯唐说,读书人容易笨拙,但是求仁得仁。只要勤奋、谨慎,笨拙更好。
冯唐:做个读书人
曾国藩云: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姚文田说: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没错,我是个读书人。遥遥长路远,冷冷幽梦清。有好书作伴,不怕伶仃。在喧闹油腻的世界里,做个安静笨拙的读书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