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创
梁驰
说好的,打点“行囊”逐梦远方,融入青山绿水、去看海……

这世界,在自己的心足够大的时候便是自己的,可以把它浓缩得很小很小,放在心的一点上。当自我要看风景的时候,就可以在心的屏幕上,把那点世界点击出来,无限地放大,可以大到自我很渺小。
世界是包括自然的,自然的风景有凶险,也有美丽,而我的本性却愿意选择美丽的风景,很是恐惧电闪雷鸣,或者海上风暴……

世界还包括社会的,和自然一样,社会也会存在它自己的多样性,不管恶也好善也好,一切的一切都总是社会的风景。所以,我把梦想放在欣赏社会的风景上了,愿意点开它,无限放大到自己很渺小的程度,然后像一粒尘埃似的或者变成一个灵魂,一边欣赏,一边公正客观地认知、评价。这正是我蓄谋已久的“逐梦远方”的人生旅行的目标。
今天是立夏,既是春的截止点也是夏的起始点,何不借这个感慨颇多的节点,开始社会风景一游呢?当然也不止一游的,总不能在游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意义吧,去“虚度年华”,而后“空留一身疲倦”;要游就得游出自己的一点名堂来,让自己的灵魂变得强大甚至到和那些“智慧”巨人一样的伟大起来。所以,在今天季节交汇的节点上,不免有种悲怆心情的决择:
用残缺花瓣敷住淌血的心
去种下一粒念想的种子
知道它是永远不发芽的
只会在地下寻找
还有可能的出口
一一《立夏的掩埋》节选
伤感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之一,对我来说,这节点或许是掩埋这点自我弱人性的最佳时间,好带着另一种心情上路,去看社会。
在别人眼里,恐怕已形成的社会的认知会很多。我不能说他们的观点、概念或思想的不对。所谓科学不过是人们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对世界认知程度的理论学说而已。不管对错,存在就是真理,而我的态度是客观地审视别人的观点、概念、思想,对最精彩的地方便认可、喝彩和接受。自然,我也是社会的个体人,不缺乏思维意识和创造性行为构成的核心本质,同时也不缺与自己核心本质相关联的人性,所以,我对社会认知的观点,一定和别人的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社会认知学说不容易,从起点开始就是梦想。我以为人没有梦想作起点,便没有后边精彩的人生路可走。
我的逐梦之路就是要走在认知社会的道上,那会很远,在那不知终点的远方。我这个普通人眼前显现的社会,总的感觉是:社会是人主导的人事物既相互融合又彼此对立统一的整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