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生长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独特标签。成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诉说着这个城市里的故事,传递着一股温暖的味道。
[初食·家乡味]——还原最初的味道,走进你的家乡——山西太原。
太原,山西省省会,简称并(bīng),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一座城的精神文化见证从博物馆开始。
漪汾街汾河畔,中国煤炭博物馆、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太原市图书馆、山西省博物院“三馆一院”四大文化场馆并立,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元的艺术文明相交,是我们来寻找的太原的精神文化。
太原文化是一种混杂了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民风民气民俗民性的文化,是一种顽强进取、刚健有为、多元开放、勤俭务实的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莲花落
太原莲花落(lào)(也称“莲花乐”)是太原的地方曲种,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流传于城市乡村,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太原人曹强有关系。莲花落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风火流星
晋阳风火流星俗称“火流星”,是一门融民间杂技与中华武术为一体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主要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一带流传。
风火流星表演中演员可做出行、站、坐、卧、翻滚等多种动作,人在火中,火随人转。其表演套路与武术套路大致相似,有双龙开道、火龙缠身、悟空舞棍、火龙十八滚等样式。表演时用小锣鼓配乐,在不同的鼓乐声中变换动作,扣人心弦。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清徐彩门楼抬阁(徐沟背铁棍)
清徐彩门楼据传起源与唐代,是一门集民间古建筑技艺、民间美术、民间彩绘、民间手工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彩门楼作为清徐独有的年俗文化,一个传承多年的闪亮文化符号不知影响了多少人。如今这失去当年风光的地方,让许多清徐人都难以适应,没有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喜气彩门楼,连那句“欢迎你到清徐来。”似乎说得都少了些底气。
庙会(晋祠庙会)
晋祠庙会是以晋祠为载体、以祭祀圣母诞辰为由头举办的赛神会。坐落在山西太原市西南的晋祠,是供奉邑姜的祠堂。邑姜,姜太公吕尚之女,周朝开国之君周武王姬发的后妃,周成王姬诵的母亲,她是商周之交的一个光彩照人的伟大女性。
名优特产之石子馍
面食的出现最迟在汉代之前。汉代,凡面制的食品统称为“饼”。石子馍,又称石子饼,为传统面食之一。因为石子传热快、散热慢、受热均匀,在古代就深受古人看重。因此产生了“石烹法”的独特技艺。
刚做出来的石头饼外皮酥脆,掰开之后内里香软,面中夹着用小茴香做的馅料,一口下去嘴中充盈着面和馅料的香味儿。
名优特产之黄小米
小米原产我国,约有8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最为有名和最好的小米还数属山西长治沁县、太原阳曲小米。阳曲小米因其产地土壤贫瘠、干旱,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孕育了香甜可口的纯天然、原生态小米,绝对是走亲访友必备佳品!
名优特产之清和元头脑
头脑是明末清初的"仙医"傅山发明的,用羊肉、羊髓、酒糟、煨面、藕根、长山药、黄芪、良姜八宗物品混合煮成的不稠不稀的汤,故又称作为八珍汤。人们清晨起来喝上一碗头脑,既充饥活血,又取得了滋补之效。
名优特产之酱牛肉
天朝技艺:平遥牛肉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牛肉软嫩,入口即化。更加适合国人的肠胃,可长期食之,不易造成消化问题。健康饮食上优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