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六点起床,透过阳台的玻璃窗往外看,见不到一丝光亮,只乌黑一片。
到了差不多七点半左右,窗外渐渐透出一层薄薄的光亮,不知是从哪里偷偷溜出来,只露了个小脑袋。接着,窗外越来越明亮,薄薄的光亮穿透了一切阻碍,落在眼前。
天亮了。
等到吃完早餐,整理完大部分家务,我就要和一一一起上学去了。
这样的上学时光,是我们的平常生活,也是我的工作职责之一。不过,这样的清晨时光,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段美妙的旅程。
行走在小区里,我们能见的只是四角的天空,一旦踏出小区,视野会变得稍加开阔,虽不能如同踏入草原般有着一望无际的辽阔,但也算是走出了四角的禁锢。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总会情不自禁抬头仰望天空,仿佛这样可以呼吸到更加清爽的空气,也能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这几日,气温虽有些低,天空却极为晴朗。在这样的晴朗的日子里,月亮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清晨,一一看着天空兴奋地大喊:“妈妈,看,月亮!”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抬头仰望,只见大半个月亮正静静地挂在空中。
曾经一一自己创编了一个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在她的故事里,太阳和月亮总是在互相追逐,可是却怎么也见上一面。
而今,太阳已经升起,月亮还高高挂着。是不是,月亮也颇为想念太阳呢?
清晨的月色不同于夜晚的月色。
夜晚的月色是朦胧的。似乎是被云层遮住了脸庞,又或者是夜晚的璀璨灯光令它自行惭愧,总是不是明亮。
清晨的月色是明亮的。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没有一丝云层来阻挡,也没有一缕灯光能搅碎它的光彩。它就这样安安静静、清清爽爽地照着大地,和太阳比肩。

相比夜晚的月亮,我更钟爱清晨的月色。
这一抹月色,就像是一位干净利落的女子,虽有耀眼太阳的比照,虽有流云飞絮的环绕,却依然不动声色,只落落大方、独自美好着。
孩子也喜欢这样的月色。
每次听到一一看到月亮时的欢呼雀跃声,我都在想原来不论大人小孩,都会爱这样一轮洁白月亮。
月亮的美好,之于古人而言,好像更多的是一种思乡之情,是一种望月寄怀的心绪。譬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或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他们喜欢描摹月色,喜欢借月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思。此时,月亮不再是月亮,而是家人,是家乡,是我们心中那一片洁净的沃土。
对我而言,月亮似乎只是阴晴圆缺的变化,只是仰望天空时的一道特别景色,更多一点可能是行走路上的一个见证者吧。
伴随着这样明亮的月色,我们迈着欢快的步伐走向学校。
不知道月亮是什么时候离去的,我想,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能陪伴我们这样一个美好清晨,难道不是已经非常幸福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