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字源“奇”的组合字,“椅”特意留今天讲。 “奇”字加“木”旁,组成“椅”字。椅的造字思路,不是“奇怪的木制品”,而是“木、倚”二字的组合。
木表示木制,倚表示有靠背,坐着可倚靠,在合并二字造字时,省略了“亻”旁,即是“椅”字,有倚为椅,无倚为凳。
椅、凳
古人造字六法,不是机械地将字合并,既要因意寻找构建新字的元素,又要简化的以方便书写。了解造字法,可以让我们主动地用方法去记忆汉字,更能灵活运用。
造字六法,最重要为指事、会意、形声三法
1) 象形法。2)指事法。象形指事要借助实物的形状特征,是最早的造字法,造出最基础汉字。
例:“人、日、月”是象形字,“旦、末、本”是指事字。
3)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这种方法对孩子学字帮助很大:用已掌握的基础字快速记忆。
例:休(人靠在树上)明(日月之光) 吠(犬之叫声)森(三者为多,多木之地)
4) 形声法: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
例:材、偏、铜、冻、鹉、雌等
形旁和声旁既表音、又表意,自此巾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
划重点:“指示、会意、形声”三法,是造字最重要的三法,也是我们通过拆分来理解古人的造字思路,从而帮助记忆汉字的最重要方法,更要通过深入理解,达到运用自如。
转注、假借二法,知道就是了,不用深入。
5)转注法: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即同一个意思在不同地方发不同的音。
如:“老、考” ,“空、窍”,“斤、斧”,“冬、终”。
6)假借法:为方便,孩子们可将其理解为通假之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多见古文。
例:被通披(操吴戈兮披犀甲)
反通返(物极必反)
曷通何(亦曷故哉)
火通伙(出门看火伴。火,古代军中最小组织,十人为一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