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风向标的启迪
清晨早起是萧剑多年养成的习惯。尽管是在医院,昨夜伤感的回忆让他只有朦胧的睡意。大年初一的早上,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早早起床。整理好被褥,叠好军大衣,开始新一天生活的打理。
门外隐约传来广播的声音,仔细听听好像是曲艺节目。看到同室的病友已经醒了,他把收音机调到最小的音量,里面说的是相声,声音似乎有些熟悉。是谁呢?他正在想,就听见主持人说:“下面请欣赏马季,唐杰忠的相声〈友谊颂〉。”
“萧参谋!大点声呗。”同室的病友恳求道。萧剑笑笑把收音机的声音调大。相声大师妙语连珠,幽默诙谐,把语言艺术表达的淋漓尽致。
萧剑想了一下。从文革到现在已有七八年的时间了,现在能听到久违的曲艺大咖的相声,似乎是相隔了几个世纪。不会是电台播错了吧?可是内容却是新的。马季大师肯定也是“解放”了,不然怎么会有这么精彩的相声呢!(拉菲克,夸嗨利尼,夸嗨利尼…)形象的话语如汽车急驰渐渐的远去,萧剑的思绪还在回味中。病室又聚起了很多的战友。谈论声,叫好的声音同收音机的音乐交织在一起………
“萧参谋!”萧剑听似刘昌龙的声音,转过身来,果然是他。大年初一,这么早来找他,一定有什么事情。他迎着刘昌龙一同走出病室。
萧剑问他:“刘昌龙,什么事情这么早来找我?”刘昌龙说:“今天俱乐部有电影,是日本片子,部队里前几天就传开了。影片惊险刺激,具说客观再现了二战的历史,特别是珍珠港事件。但限制观看,我想你会有办法让我去看看…”萧剑说:“所以你就这么早来找我,是吧?”刘昌龙说:“不找你找谁呀!别人谁能帮我进去?”萧剑说:“找俱乐部的小温呀!你同年入伍的老乡。多方便的条件你不用。”刘昌龙说:“有纠察队,管得挺严的,找他也进不去,所以才来找你。”萧剑想想说:“票倒是有一张,你这张大家都熟悉的脸,谁不认识你?”刘昌龙说:“没有票不是问题,小温在把守门,关键是怎么进去,认识我的人多,不能借四个兜的上衣装干部呀!为了看电影,冒充干部还不得通报呀?”
萧剑想到了办法 。他打趣刘昌龙说:“不看电影能死呀!别看了唄。”刘昌龙说:“机会难得呀!又不是原则问题,这点事还不帮我?别忘了,拉练途中你私人交办,让我偷着给你买酒,那可是犯纪律的。”萧剑听完乐了:“小心眼,逗你呢!来把你的上衣脱下来,换上我的病号服装。我这里有票,纠察队又不是机关的,不会看出来,小温把门又不会管你,这不就进去了吗!”刘昌龙乐了:“我说吗,关键时候就是你有主意。那你怎么办?”萧剑说:“我穿上大衣,同机关的干部一起入场,到俱乐部后你找我就行了。”
萧剑也是第一次观看这种进口的内部大片。心中不免有些神秘感,究竟是什么内容,还需限制观看,他有些猎奇的感觉。
电影连续放映了七个多小时,影片比想象的还要刺激。影片里有在军国主义奴役下的士兵,炫耀着狂妄的武士道精神!表現了战争的残酷 特别是珍珠港战役具体影像还原。就如身临其境,一幕幕展现在眼前。
影片结束了。萧剑同大志及左宏臣一起走出了俱乐部。大志对萧剑说:“难怪这部影片要限制观看!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来分析,会误导观看者的历史观。”萧剑说:“从影片中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且不说电影表现二战中日本人的野心和欲望,战争的残酷和危害。就电影再现当年敌国之间的情报在战争的作用,武器装备的先进性,还有战争指挥艺术,都是今天我们可以借鉴的。”左宏臣说:“愚者看热闹,智者看门道,萧剑就是同别人不一样,三句话不离本行。”萧剑说:“人常说,卖啥的吆喝啥呀!咱们当兵的人就要琢磨当兵的事。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古人尚能如此,何况我们现代人呢!”
大志对左宏臣说:“这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管军务的当然就不用想作训的业务了!”左宏臣说:“怎么干那是上面的事,没听说吗: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咱们琢磨那些事有用吗?”萧剑说:“咱们琢磨那些是没有用,我就是看过电影后有点联想,自做多情的寻思一下,打发自己头脑里的寂寞。”
三人边走边聊。大志去了机关大楼,宏臣同萧剑去了医院。
萧剑回到医院住院病房,躺在床上回味着电影。又想到早上马季出来说的相声。他隐约感觉到这不单单是电影和马季的相声,而是媒体在暗示着什么。是什么呢,他说不清楚,但感觉到政治舆论有些改变。
自打文化大革命以来,萧剑就注意到媒体是运动的风向标。而與论左右着政治运动的走向。看马季这样被打倒的老艺术家能重上舞台,被“打倒”的人都在陆续的“解放”了。说明当前的政治正悄悄的在改变。而上映日本的战争影片,不正是告戒国民和军人,军国主义的复活。周边的敌人亡我之心不死,战争有可能随时就在我们身边。依照现在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差距显而易见。因此,军队肯定要面临一场重大的变革,来实现保家卫国的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