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儿子:
今天上午给你说了两句话,妈妈的眼里就忍不住涌出了泪花。后来去询问你吃啥中午饭时,看到你的眼圈红红的,妈妈猜想,你也一定像妈妈一样哭过鼻子。
昨晚你爸爸做完晚饭后,叫你出来吃饭,他叫了几声,你都答应说:“你们先吃着。”你爸爸忍不住提高了嗓子说:“让你出来吃个饭,就那么难?”你也许听出了你爸爸生气的语调,所以,你走出屋子,反驳到“哪一次不是我先出来摆好碗筷的?除了这一次,你们先吃着会咋样?”听着你们父子二人的争吵,我和晗晗都没说一句话,当坐下来吃饭时,我极力调节气氛,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昨晚一个晚上,从你只吃了一碗玉米粥,早早把屋子关闭,我就知道你心里一定不好受。父子连心,我想,你爸爸也同样心里不好受,虽然,他没有再提起。但二十多年的朝夕相处,我们是夫妻,我还是多少能懂他的,外表强悍的他,也有柔弱的内心,作为一家之主,他岂能不装出坚强?
昨晚的事情,让我觉得,你们两个都有不对的地方,首先是你爸爸,他叫你几遍,你已经应答了,就不要再叫了,孩子大了有他的事情和想法,做长辈的应该尊重。不要总把孩子当做孩子,还要把他当做逐渐长大的男子汉,允许孩子反驳、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当孩子与自己的意见相悖时,不必生气,换位想想,慢慢就会释然了。当然,你爸爸只是当时起了高声,并没有再进一步呵斥你,更没有骂你,今天中午还精心做了你爱吃的炒米,(除了味道有点儿咸以外,没别的毛病)不是吗?
再说说你吧?儿子,我觉得你的方式也不正确,作为儿子,应该孝顺父母,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何为孝顺?不记得在哪儿看到过关于孝顺的解读,孝顺,首先是顺,才能是孝。我一直很自豪,我的儿子很懂事也很孝顺。曾记得我生病住院期间,儿子,你在床前床后嘘寒问暖,几个夜晚窝在简易床上,从没有一句怨言,那段时间你爸爸那么忙,你替你爸爸做了多少事情,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大姑曾在全家人面前夸你,说你懂事,我和你爸爸将来老了能享到福。儿子,我也相信,等我和你爸爸老到不能动弹的那一天,你和晗晗不会不管不问的,因为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不是吗?记得《三字经》里有这样两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什么意思,不用我多解释,相信你会明白的。
其实,这句话我也是在你外公外婆去世后,逐渐读懂它的意思,但子欲养而亲不在。曾几何时我也埋怨你外婆做饭不合口味;曾几何时,我也生气你外公对儿女晚辈要求严格,态度严厉。现在,想尝尝你外婆做的饭菜,想听一听你外公的教导,哪怕是骂我的话语……这一切能实现吗?多么小的愿望,又是多么奢侈的梦想。
儿子,妈妈说这些,没有想增加你的什么心理负担,只是希望咱们一家人,能彼此包容,互相理解,试想一下,等你结婚成家后,再发生像昨天的事情,顶撞爸妈,我们会更伤心难过的。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是一家人,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相亲相爱彼此包容、相互体谅,才会幸福和睦,享受美好的生活,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