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爱好都伴随着付出。养宠物是爱好当中需要付出精力较多的而且只能连续,因为它们要吃喝拉撒。做个好的铲屎官,只有兴趣是不够的!
不养,不知养之乐!
见我喜欢养鸟,就有朋友说自己对此也充满兴趣,希望能够交流。当我得知他从来就没有养过鸟时,就毫不客气地跟他说“没法交流”,因为我“喜欢养鸟”不只是“喜欢”,而且真的在“养鸟”,后者叫爱好,前者只是兴趣。
我不知道一个只是对养鸟充满兴趣的人与一个真正的养鸟爱好者能够交流什么;像我这种对驾驶不乏兴趣却从来没有开过车的人,若跟某位老司机说“希望能够交流”,徒增笑耳!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我特别关注一个人的动机。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向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动力,包括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兴趣和爱好就是人的社会性动机。尽管我们常常将两者相提并论,但具体而言,兴趣和爱好却是两回事,彼此的悬殊就像“霓虹灯和月亮的距离”。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包括人的爱好,但当人的兴趣不只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的时候,人的兴趣便成为人的爱好了。”
按照我的理解,教科书上的这两句话是说,兴趣只在大脑层面(认知和情绪),而爱好所体现的则是当事人的行动(意志和行为)。
有爱好必有兴趣,但兴趣却并不能自动转为爱好;因此,有兴趣者众,形成爱好者寡。
门诊上,我经常跟求助者谈论兴趣,但谈论的重点却不是对什么感兴趣(兴趣的倾向性)和有多少种兴趣(兴趣的广阔性),而是不断追问并不断强化其兴趣的持久性和兴趣的效能。
持久性是指兴趣的稳定程度,只有稳定且持久的兴趣才能完成积累,并一门深薰从而有所创建,如果兴趣缺乏持久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只能一事无成。比如当我们在说“读一百本书,不如把一本书读一百遍”时,所说的就是读书兴趣的持久性。
兴趣若能产生推动活动的力量,就是兴趣的效能。这种效能表现在某种活动上,就成了爱好。
所有的爱好都伴随着付出。这种付出可以是体力,也可以是精力;可以连续,也可以断续。我认为养宠物是爱好当中需要付出精力较多的而且只能连续,因为它们要吃喝拉撒,尤其是像我这样养育的是雏鸟,开始时不得不定时喂食,终生还得像养狗养猫那样为其铲屎。
做个好的铲屎官,只有兴趣是不够的!
做个好的铲屎官不易!
我曾审视过周边那些功成名就的朋友,他们似乎都没有什么广泛的兴趣却几乎都有某种爱好甚至形成了某种癖好,而很多人则将爱好与事业或职业扯在了一起。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这似乎是他们共同的特质。
我觉得除了工作或专业之外,一个人总得有个爱好,哪怕像我这样养几只鸟儿。
藏娇
昨天的点评中,有学员把我养鸟满足内心的欲望比作养的是“小三儿”。这个比喻还算恰当,但我敢肯定鸟儿要比“小三儿”难养得多,因为它们不会说话,生活也不能自理。因此,如果说像我这种养鸟的男人要比那些养“小三儿”的更有耐心、恒心、爱心、同情心、怜悯心……估计所有那些养不起“小三儿”的男人都能同意。













网友评论
人,生而就有“知之”的好奇心,付诸行动才能“好之”,长久坚持、一门深熏即可“乐之”,成了癖好、嗜好,精神上的享受步步升级,也就有了成为特长的可能性。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这似乎是他们共同的特质。
我觉得除了工作或专业之外,一个人总得有个爱好,像李老师这样养几只鸟儿。还有我曾经的老领导喜欢台湾音乐和收集唱片。
在我的印象中,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才能算得上爱好,可这些几乎都需要童子功。因此,大部分能称得上爱好的事物我样样不通,也没有信心搞通。
好在有兴趣做引子,天长日久,竟也慢慢发展出几项爱好。比如读书,从小一直喜欢读书,但都不求甚解地瞎读。直到2014年,我开始组织读书会,才渐渐对读书有了更多更深的体验。随着不断的积累,我开始建立自己的读书体系,有了自己的趣味和审美。虽然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高手,还差得太远,但心里已把读书当成了爱好。
还有旅行,在带儿子跟团去了一次台湾之后,我发誓今后再也不跟团。于是,每年一次的长途旅行将我锻炼成一个有追求的自由行爱好者。从选地方,到订机票,从选酒店,到订行程,每一步都要一点一点地扒攻略,进行细致的研究。以至于,还没出发,我已经对当地有了相当的了解,实际的旅行,变成了久别的重逢。几个国家走下来,我对于旅行的理解越来越深,做起攻略来也日益娴熟,终于可把旅行引为爱好了。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爱好与兴趣最大的不同在于,兴趣仅仅是好奇,未必深究,而爱好则必是切磋琢磨,爱之弥深。就如一个男人可能对很多女孩都有兴趣,但只能对少数几个女人付出真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好就是这样的付出和承诺,愿我们都能终得所爱,倾心相许。
当能把兴趣发展为爱好,在精神层面就会有所依托,心理问题也会随之减轻
动机是对人的行为的激发和指引,是愿望背后的力量。心理学中的动机(motivation)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它概括了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我的一些所谓的兴趣没有转化成爱好,根本上需要解决的还是我的动机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我好好地思考。
兴趣若能产生推动活动的力量,就是兴趣的效能。这种效能表现在某种活动上,就成了爱好。
好在老王还有一爱好,就是时不时的涂鸦一番,自娱自乐。
如果说有一个活动,是从来没被我打入冷宫的,那就是买笔,各种彩笔、彩铅,因为我对画画的兴趣多年来一直是持续的,但却技能没长进,所以也算不上爱好。不得不惭愧的说,我是个没爱好的人。被今日老师的文章这么激了一下,决定重点针对一个兴趣,争取发展成爱好,最好发展成特长,嘿嘿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爱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兴趣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
冠冕堂皇说出口的叫目的,深藏不露的叫动机~
对于不曾经历过的事情,交流不了只能作为一个‘门外汉’,‘门外汉’除了选择‘强交流’,如若把这种‘强交流’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变为请教是否会更合适?
思考: 除了好吃懒做我还有什么爱好?
持久性是指兴趣的稳定程度,只有稳定且持久的兴趣才能完成积累,并一门深薰从而有所创建,如果兴趣缺乏持久性,三天打鱼两天筛网,最终只能一事无成。比如当我们在说“读一百本书不如把一本书读一百遍”时,所说的就是读书兴趣的持久性。有时自己的持久性不够,是爱得不够深还是毅力不够强?以此句自勉吧。
小三儿是指"第三者",侧重感情,经常以建立婚姻关系为目标。而"二奶"一定伴随着"被包养"的意志行为,是婚外的"加餐"。
爱好则如包二奶,是需要类似经济实力的意志行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