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信息存储工具也要跟着革命性的变化。
否则就意味着我们拿着刺刀长矛跟敌人的飞机,坦克在作战。
每个写作者必须装备上一套全新的外脑。
以前我有一个写作的朋友说他能够背下整部字典,我当时羡慕极了。
现在我可以告诉他,我可以记下十本字典。
如果你也感兴趣,请往下面继续看。
网图侵删
昨天跟一个学妹聊到信息的收集管理。
学妹抱怨说,以前的人就掌握那么几本书,但记得住。
现在这么海量的信息,我怎么可能记得住?
说到记忆,还得从记忆的物质载体来分析。
大脑是人类记忆的最基础的载体。
据科学家说现在我们的大脑开发率不到1%。
但从长期的工作和时间来看,如果光凭大脑记忆的人。
基本必然走向失败。
因为我们大脑天生的设计就不是用来记忆的。
学习原本就不是一项基本生存技能。
远古时代,生物紧紧依靠刺激和反应就能满足生存需求。
后来相对高级的哺乳类生物学会了记忆这个功能。
而学习是最复杂的,也是灵长类生物最晚学得的生存技能之一。
从逻辑关系和时间来看,刺激记忆学习三个阶段,越往后越高级,但也意味着操作程序越复杂。
问题也随之产生,越是精密复杂的仪器,其消耗资源也是越巨大的。
对应到人类本身学习是三个动作中占用资源带宽最多的。
网图侵删
这意味着学习这个活动本身无法长期维持。
那么学习+记忆这类复杂的操作模式,注定没办法长期维持。
所以 这类活动必然是短而精悍的操作模式。
因为学习包含了记忆信息和做出反应两个复杂操作。
要想增加学习的长度,我们就必然把它进行分解,并考虑逐步进行优化。
众所周知,刺激和反应是人类自带的出厂设置。
这个环节的优化过程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来实现。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思考是否能够简化记忆的方式。
前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曾经说过,他有一套特殊的知识存储法。
就是每次买2本同样的报刊和报纸,然后把这些报刊和报纸分解之后分门别类存储起来。
并对应做好分类标题。
他自己的记忆带宽仅记忆这些标题就可以。
这样就实现了简化记忆的效果。
他只需要记住分类的标题。写文章的时候就通过标题这个索引去查阅相关的已储存资料。
这是一种很合理的记忆存储方式。
当然在现今这个时代,不再需要这种纸质文本式的存储方式。
我们可以使用很多的笔记APP,不仅可以关键词查找,还可以快速的进行全文检索。
但记忆的底层逻辑还是一样的。
就是好像我们脑中有1栋三层楼的快递公司。
1层是小广场,堆积着我们的五官收集来的海量信息(快递包裹)。
2层分拣部,将各类的信息(快递包裹)分门别类归到不同的房间,并贴上标签。
3层是2层的延伸,它提供海量的空间,将分类送达的各类信息批量存储。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快递物流模式的运转全过程。
先是全国各地送来海量的包裹,全部堆放在1楼。
经过分检员分类梳理,按区域分类送到不同的储藏空间(2楼),并做好编号和标签。
3楼是存储场所,当需要派送包裹的时候,仓管员会按照标签索引迅速的找到对应的存储架。
这个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后端的存储量巨大,但前端占据空间很少。
对于像我们人脑这样高速带宽(短期记忆)极少,但存储空间(潜意识)极大的生物体非常有效。
总结一下。
要想实现记忆的快速存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极简的前端带宽,使用分类存放和标签法,迅速将信息进行分类存储。
二是海量的后端存储,因为笔记APP的出现,完美解决了信息的存储物理空间的问题。
三是便捷的搜索,现在的笔记APP已经实现了全文和图片关键词搜索,科技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
明天我们继续聊聊信息的高效存储及调用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