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红山文化,不知大家想到了什么,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的碧玉C形龙。
当我听说“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国博开展后,我预约了去看。
但我第一步进入的并不是位于三层的展厅,而是地下的“中国古代基本陈列”,当我走到碧玉C形龙展柜时,那里空空如也,一张纸条上写着“临时外展”。
当我兴匆匆地来到三楼,离开电梯向左一转,就看到了“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的巨型宣传展板。那上面有一件精美的玉器,也是龙,但不是碧玉C形龙,而是玉玦形龙。失望之余,也有一点欣喜,知道这个展又会给自己很多新东西。
就拿这个被用来做宣传海报的玉玦形龙来说吧,它本身是早期此类玉器中体形较大、形制规整,且唯一雕有牙齿的一件。整器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土沁。猪首龙体蜷曲如玦,首尾相连未断,通体浑厚圆滑,造型粗犷。面部磨出有平凹变化的瓦沟纹,以阴刻线表现出眼圈和皱纹,刻画线条极为匀称流畅。中央为管钻的大孔,背部有桯钻的小孔,两孔均为两面钻,可穿绳系挂。
当然不能不说我最喜爱的碧玉C形龙,糨是已知红山文化玉龙中体形最大的一件,整器由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吻部前伸上扬,梭形细目,鬣鬃飘举,卷尾有力,躯体卷曲若钩。最神奇的还要数它给人的感觉,虽无角、无肢、无爪,却极富动感。
如果您对玉不是特别了解,那您就更来着了,展览中不仅有许多精美的玉器珍品,还有大量的玉器文化知识,比如玉的纹饰、红山文化与其他文化玉器的对比、中国早期龙形象比较等,可以让人对玉的历史和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说了半天,再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红山文化和此次展览的概况。红山文化是距今约6500—5000年前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本次展览共展出玉质礼器、红陶祭器、人像雕塑等珍贵文物160余件,结合考古现场图片和建筑过程复原,集中展示了红山文化历次重要发现和最新考古成果。
还是那句话,我说得再好,不如展品好,更不要说我说得不好了。我只算是抛砖引玉吧,期待更多到过现场看展的朋友,分享更多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