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其实是很多人预期已久之事。然一经到来,又照例引发中国人的一阵子两极的嘴炮战。
我们往回看,好多事件,最后的历史演进又是如何的呢?1983年胡娜事件、199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施武器与高技术禁运事件、1990年代WTO谈判、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美军轰炸事件、2001年中美战机相撞事件、2016中美南海对峙事件,等等。还有动不动就发生的台海问题,诸如此类。当时,全都给人乌云密布与山雨欲来的惊恐,似乎中美定要搞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不可。而且,从老布什竞选开始到如今,美国每一位总统候选人都形成了在竞选期间与执政初期猛批中国的选举惯性。可真等他们当了总统一两年的时候,中美之间好多事,似乎又不是什么事了。也有总统到第二任期再搞点事,但随后仍然虎头蛇尾。有些事,政客不刻意做秀了,反正这世界不缺新的重大事件,曾经的大问题就不知怎么的,就不知为何没有了下文。
国际政治特别会制造某些假象与幻觉。明面上的事与台底下的事,常常很不一样。我们在当下,对政客葫芦里面究竟卖的什么药,由于资讯不全面,很难做出准确推论。但是,经常回顾历史,进行一些类比,或可以让我们的判断更接近一点真相些。
特朗普大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要发动所谓贸易战是迟早的事。美中贸易逆差最大,理所应当成为美国的矛头。德国、日本、韩国这类从美国贸易获得顺差的国家,同样也已不断受到特大炮的炮轰。特朗普就任总统后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闹别扭,第一次会面两个人在记者面前,连亲密握手秀都不肯做,一时间被娱乐至死的舆论界议论得热火朝天。但是,这种所谓的贸易战,与战争不是一回事。说真也是真,说假也是假,不太可能闹成战争级的对抗事件。在中美经济已经相互渗透到目前这种状态,最极端的方式是双方切断相互间的贸易。可那样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这也不符合重商主义的美欧自由贸易的根本逻辑(凡现代文明国,无不重商)。当初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就是要求中国门户开放。现在,特朗普给一些人的错觉,是不惜以中美贸易关上大门为代价,这有可能吗?已经打开的中国市场,美国会选择关上吗?
特朗普是要求的他认为的公平贸易。还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问题,美国也一直有诸多抱怨。再一个在贸易不平衡上面。特朗普要求美中贸易顺差立即降1000亿美元。
客观地说,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准入这两块,事实证明对中国的发展也不利。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让山寨仿冒企业赚了点小钱,却牺牲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动能与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品质的能力。市场准入说是保护了某些特殊行业,可一方面保护当真太多,另一方面那种保护增加了行业的垄断惰性,也增加了他们的腐败、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理所应当有志气也有能力与国际资本同台竞争。没有保护的行业,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就强很多。从长远来看,越保护最终是自己越吃亏。而竞争力强了,纵然没有美国市场,美国以外的市场,也是中国企业的广阔天地。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些不属于真正的贸易保护,有些则当真就赤裸裸的贸易保护。贸易保护部分,最终也只会自残美国。但美国的国家机制又不会允许极端政策持续太久。过些年,特朗普下台了,新的总统又会新的套路。
特朗普宣布的是要对来自中国的约600亿美元产品征税,而不是要对中国产品收取600亿的关税。这一点,好多人搞乱了。600亿产品,若按25%征税,那是150亿美元。但是,这个数字,到落实时,美国可能收不到那么多关税。进美国的产品被课以一笔重税,价格急升,那就很可能无法完成贸易了。那就是有了这个关税,就没有相应的实际交易,美国政府并不能真正拿到这笔税款。那要算特朗普的政治成果时,就只能用虚拟的贸易数字。这个数字既然是虚拟,就可以有好多算法。而且,是一年600亿还是每年600亿,也未交待清楚。2018年3月初,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向白宫提交了一份旨在针对中国的关税建议,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3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才300亿美元?太少了,特朗普把这个数字改成600亿美元。他宣称是刚刚开始,就是摆明架势来威胁。
中国加入WTO之前的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0.51万亿美元,2017年这一数字接近5万亿美元,是加入WTO之前的10倍。2001年,中国GDP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仅为0.53%,201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了1/3,中美两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一半以上。600亿美元对于5万亿美元贸易规模的中国外贸是不小的一块,但也不能看得有多大。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累计已经高达3万多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美国贡献占大头,但这不是好的国际贸易结构。明清时,世界6万亿两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却很少向外国购物,造成严重的国际贸易不平衡。这也是后来西方列强要用武力逼中国门户开放的内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么多年,中国得了美国这么多的好处,一些人还在那里成天仇美恨美,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然而,一国总在贸易上占他国的便宜,两国贸易的持续性就会遇到障碍。中国最好的应对措施是大幅减少两国贸易逆差。美国增加了对华出口,就意味着更多美国企业依赖中国市场。美国政客再要进行对华贸易战,美国本土反对的声浪就大了去了。同样的,美对中进口增加,中对美的出口也得相应增加。这个基本的原理,不知为何一些中国人直到至今都想不明白。而中国拥有过多的外汇储备,等于浪费了外汇资本,变相把资金让给美国使用(中国主要购买了大量美国政府债),对中国正常的资本与商业循环并没有多少好处。
特朗普这次600亿美元“贸易战”一出笼,中美两国股市一时都应声下跌。美国有人欢呼,却也有人担忧,美国一些消费品,将因此价格提升。时间长了,美国人对特朗普政府的怨气会增大。中国反制一些美国产品,也会导致一些美国企业发生经营问题。
不过,从更大时空来看,这对中美两国也都有正面的意义。对美国来说,通过这样的大动作,迫使中国作出一些让步,准确地说,是改进,令中国将WTO的承诺落实,利于美国重新开拓中国市场。对中国来说,将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问题下决心给解决了,实际也是深化改革,重塑中国的发展模式。将外国的压力变成动力,才是有智慧有担当民族的理性之举。特朗普现在正如刺猬,在满世界要找不痛快。真正的明智做法,就是通过我们自身的改革,让我们真正拥有应对国际贸易之争的新能力,就是真正能够通过科技进步和产品质量取胜。我们的产品整体来说,仍处于中低端的层次,人家真可以有替代产品。如果你的产品在高端,人家不得不买,谁敢对你打什么贸易战呢?美国也曾对欧洲、日本打过“贸易战”,最后还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原因很简单,别人有些东西,美国自己也没有,却又找不到替代产品。
但是,在短期内,特朗普此举会对中国部分外向型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的。失去了美国市场,要向其他市场转换,并不容易。如果关停企业多了,引发就业形势逆转,那会变成比较麻烦的社会问题。不过,从2013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已经由于主动的“腾笼换鸟”之政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提前关停了不少企业,所以,预期的冲击未必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么夸张。只是特朗普此举带来的社会恐慌,若把握不好,有可能产生过度放大的社会恐慌效应。
特朗普是位不按牌理出牌的政客。在他任期内,还会放什么大招,谁也说不准。有人只觉得他只是针对中国。前面说了,他不是,而是在怼全世界。美国由于其技术、军事与经济能力在世界的霸主地位,总可以任性些。这是国际社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特朗普亦正亦邪,不可预测不可捉摸。
若再进一步分析,又不难发现特朗普这个“贸易战”的政治秀意味大于实质。由于其国内国际的一系列政治麻烦,特朗普需要有些“胜利”的政绩为其贴金。开打对中国的“贸易战”,或许让他与中国最终达成一个“好的交易”。他需要把这出戏大唱出来,变成一次出彩的新闻事件。纵然无法与中国有一个“好的交易”,对中国强硬的姿态,对他个人的政治在短期内也是大赚的。至于以后,那再说吧。
我说对美国所谓“贸易战”即不可不认真,又不可太认真,就是希望大家能冷静一点观察与思考,面向未来寻找中国的新发展空间。如果中国真能把压力变动力,下决心兑现WTO的全部承诺,意味着中国必须实实在在进行深化改革,那改革完成后形成的国家竞争力,反到时候更让美国与国际社会大吃一惊。那意味着必须坚定地走法治社会的路子,实现社会的根本的现代化转型,暗合了中国挣脱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客观需求,对中国与世界都有利。若相反,只知道与美国斗气,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那我也没有什么话好说。看历史与看未来,要会正确地看,明智地看,看对了,走对了路,你就已经身在更高的大山上。路在你的脚下,思想却在你的大脑里。你有什么样的思路与历史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再看所谓打压论。历史上,一国(多国)对一国的打压,有的会将被打一国压垮,也有的反而会成全一国。当年,英国力压北美殖民地,反让美国独立了。法国、荷兰、丹麦等国欺负德国,反让德国奋发图强了。历史不是只看一两年,十年八年,而是要看百年以上。
“扫一扫”欢迎关注航亿苇微信公众号:poem1962,更多珍藏送给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