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图文引发的讨论

作者: 彭逸之 | 来源:发表于2015-06-04 04:31 被阅读87次

昨天(5月28日)下午,按理说我应该是正在P图,苦于好久没做,没有想法,所以蛋疼地加入到了NPU NEWS CENTER微信群的口水大战中去。

虽然不知道大家先前讨论什么话题(好像是由CUBA引起的吧),“guang~”的一下,进入到了侃“主席”(包括杨主席和马主席)的环节。陈总开始发图调戏主席,大家也侃成一片。

正值群里调侃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久违的周子涵姐姐到来了,安静而庄严地带来了一个问题,一贯很有意义的问题。

子涵姐果断有力地放出了两篇微信图文(来自微信号【氧职场】):一篇是调侃各大品牌logo的奇葩变迁史的,一篇是分享伍肆微博中那条尾文字鱼的梗。问题是哪一篇图文更好转发?

在经历一场十分混乱而欢快的争辩和调侃后,支持两篇文章的人数持平。范少和马主席也都放出了各自的见地,众人思维都很活跃。尽管如此,子涵姐仍然觉得还有深入探究的必要,让我再找些人问问。

于是我把这个问题带到了谦谦的微信群,得到了大家的反馈。

四个人中,两个是运营,一个是市场,一个是程序员(小军、浩东、江山、志祥)。

大概分几个方面了解到大家的看法:1.喜好;2.价值和高度;3.转化率。

两个运营同志的态度不太一致,一个认为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更吸引人,另一个认为第二篇的转化率和分享率会比较高;

程序员的角度,一开始觉得第一个好,再看一遍觉得第二个好,越看越觉得第二个好。

市场的同志则更关注文章内容本身,觉得第二篇文章更有故事性和联系性,而第一篇感觉像是在科普,所以未能完成阅读;

下面是根据大家给的详细反馈,我总结和整理出的内容。

对于热衷于或者善于装逼的用户,也就是家琦说的那种“无形当中的装”的一类人,以及受行业和专业知识影响的用户(这类人一般习惯性的从事技术性工作)来说,第一篇文章绝对是niubility的,是有价值、有营养的。有利于将产品或者品牌做出高度,做出影响。

而对于对设计领域全然没兴趣或者无感的受众来说,第一篇始终不如第二篇有趣。第二篇内容上适用的受众更加广泛,受众的定向并不十分具体(当然,我也喜欢这样的内容,让人阅读上完全没有压力和约束)。

介于微信号的定位和主打功能,“氧职场”主要玩的是职场、行业前沿的一些内容、概念和形式。因而发布第一种类型的内容便显得常规自然,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这样来看,第二篇文章的内容,虽然一定程度上也能引起一些思考,但其实际意义更在于对用户示好,活跃气氛。一方面,使常规用户(即产品主推的对象)豁然开朗,看到“小意外”的内容,造成这些人的活跃行为(转发),影响拉新的效果。另一方面,使非常规的新用户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关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微信公众号,从“转化”角度上来说,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阅读到关注的“转化”,二是从关注到活跃(转发)的“转化”,三是从活跃到参与的转化。

对于纯粹做资讯的公众平台来说,理想状态是用户稳定“活跃”;对于有实体支撑或者商业用途(包括在线交易等功能)的微信号来说,其根本目的是用户“参与”,最终实现经济效益。

虽然大家的专工领域都很明确,也不尽相同。但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布局上是大体一致的。我们日常有意或无意关注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我们最直接、最渴望的关切,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干货内容是最“硬”的东西,也是按部就班的东西,是最能体现产品高度的内容。而资讯类、思维导向类的内容实则是“软”一点的东西,也是最能体现用户友好的内容。

一个微信号,如果全然只发一些干货内容,必然会加速用户的流失。干货过多、过频使用户来不及接受和消化内容的营养,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只发干货,又会造成与非常规用户的隔阂。另外,难免存在一些让部分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至于文章标题该怎么做才算比较好的问题,我觉得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只有最适合当下的东西才能在当下广泛传播。至于新闻媒体在未来的传播模式,我想也肯定会一直在变。

决定传播规律的,是不断改变的大众的喜好,而影响大众喜好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以技术革新对媒体的影响举例,简单论证一下我的观点。

随着互联网网速、容量的提高和摄影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中图片的比例越来越大,发展到今天,单纯的文字资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将受众带入到我们在一定程度复现的比以往更加真切的事件中去,那么对于文章标题而言,带入感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想这个举例应该也能一定意义上解释在图文资讯普及以前5w1h模式大行其道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觉得某种模式比其它的更优秀、更先进,其实是由社会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更进一步讨论,作为媒体,就必须活在“当下”,不光内容上是这样,结构、模式上更是这样。

回到主题,微信平台也可以算是具有某些媒体的属性,因而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媒体(或媒介),其传播方式上最主要受到用户习惯的影响,而决定用户习惯的,实际上又是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通俗的说,就是微信这个软件的技术状况决定了微信平台的传播模式。与“有多少米就可以做多少饭”不同的是,有多少种功能和接口,我们就可能创造出更加多样和复杂的模式。

放眼未来,文字更可能成为一种标记,而图形主要用于解释,交互才是事件的主体。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正面回答问题。对于什么样的微信图文效果会更好,在此给出我的一套理论:

(1)文章标题仍然会主抓吸引性和带入感,手段上可以抓热点和爆点(比如:当下常用的“梗”或者影响较大的事件);

(2)内容上必然以“硬件”为主,“软件”为辅,也就是说第一类文章是主要的,第二类也是必须的。

这里我提出一个大胆假设:就是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只抓“硬件”而放松“软件”?我想得等到交互技术足够强大的那一天,我们可以少讲一些故事,多学一些专业知识。

(3)撇开产品定位和用户行为不谈,我们在内容上必须做得更加有趣。

相关文章

  • 两篇图文引发的讨论

    昨天(5月28日)下午,按理说我应该是正在P图,苦于好久没做,没有想法,所以蛋疼地加入到了NPU NEWS CEN...

  • 猪肉引发的讨论

    2020年7月20日 阴天 昨天买回一块猪肉,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发到今日头条上,感叹猪肉价贵,吃不起了!又自我...

  • 引发的小讨论

    下午因为佳佳同学连续做了三场培训后,我提了几点小建议而引发了一场小讨论,该不该在职考研,要不要工作期间考证等问题。...

  • 月饼引发的讨论

    中秋节吃月饼,冬冬问我,看着差不多一样的月饼,为啥哈根达斯和星巴克的就比超市的贵? 我说这叫品牌效应,品牌价值大,...

  • 《育儿基本》 |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你真的认识到了吗?

    北上广深,有来的,有走的,有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的。 去,还是,留,是个大问题。 最近引发大家热烈讨论的两篇文章正好...

  • 核电困局——146亿美元并购的背后

    中国经济周刊连续发表了两篇有关AP1000核电项目的文章,引发了业界的巨大反响和广泛的讨论。本文引自美国媒体同样针...

  • 图解白皮书|漫画WhaleEx如何增强流动性?

    鲸交所最近引发了不少讨论,对于它性能和社区认可也引起了关注。 之前阿鲤已经针对它的特色画了两篇漫画:1链下撮合特色...

  • 正面管教引发的讨论

    9月1日 阳光先锋 第33天打卡 开学季 ,大家忙碌的日子开始了。磨砺了一个暑假,之前都是面对自己的孩...

  • 讨论育儿引发的梦……

    昨晚睡前老公在看老电影关于土改的《暴风骤雨》,我俩从讨论对儿子的教育方式谈到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暴力革命,于是有了昨夜...

  • 饶舌视频引发的讨论

    一天下午,机.奶酪打开了电脑看自己在哔哩哔哩里发的饶舌视频,看着超过四万的访问量,如潮的恶评和将近二十条左右的好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篇图文引发的讨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ud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