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总会开,只是开花的时间不同。每位学生都能改变,只是需要耐心等待。
家兴,坐在后排,从不发言,主要缘于自卑。各科作业从没交过,听课对他来说是煎熬,因为小学基础太差。
语文,我认为他能学会,字词会写些吧,用字词组成简单的语句,再把那些简单的句子放在一块,不就是一篇作文吗?
七年级时,我就试着让他把每天看到的或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只写了几天,再让写,只答应,从不付诸行动。我改变方法,让他练字,也没坚持多久,就不干了。坐在教室的他成了陪客。
渐渐地,各科老师对他失去了耐心,家兴彻底解放了,手不拿笔,眼不看书,我对他也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忽视太久,就淡忘了他。
进入八年级,教师的责任心让我发觉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又把注意力放在了需要关注的学生身上。八年级想来比七年级更懂事。就先找后排的几名学生谈话,其中就有家兴,主要引导他们对学习正确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学习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困难。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学习就是一座无法攀越的高山。平时在学习中,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以获得成功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文言文不会背,让他们选择抄课文,抄课文容易做到。课堂中,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自开学来,他们慢慢地能放声读书,自觉记笔记。
今天,下午第四节语文自习课做《基础训练》,我在班内巡视做题情况,家兴拿着书来问我题,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我惊讶又欣喜,立即认真地给他讲题。讲过后,我看着他把题做完。家兴的转变让我看到了他的成长。
我在班上表扬了家兴。一节课,家兴边查资料边写,写得很认真。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说,欣赏之中育有创造。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是真的或是假的,是善的,或是恶的,取决于看它的人。就像园里的古松,你从侧面看,我从正面看,你从幼年人的心境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看,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是影响我们所看到的古松的样子。
所以,知觉并不完全是客观的,每个人所见到的,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对于木松而言,你是木商,你知觉到的可能是值多少钱的木料;我是植物学家,我知觉到的就是一棵四季常青的植物;他是画家,他什么都不管,只管审美,知觉到的就是一棵苍翠劲拔的松树。
我们应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我们要看的不是学生经过我们教育的那三年时光,而是要看得长远一些,他们的一生会有很多变化,不能以一段时间来判定学生的一生。
“竹子定律”,最初的四年,竹子仅仅长了3厘米,而这3厘米可谓是竹子的突破点,熬过了3厘米之后,从第五年开始,竹子会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仅仅用六周的时间就可以长到15米。
而现实是,我们总是会因为前期的3厘米而止步,我们总是想看到立杆就有影响的效果。根扎不下去,上面的枝干再高,又将如何抗拒风雨!
在班级中,处于前期3厘米的学生不在少数,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让他们建立自信,改变不见一蹴而就,我们还要耐心等待。
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努力长成自己的模样。
我们静待花开,因为花总会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