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有心的人一定在各种推荐书单榜上见过这本书的名字。从初中开始就一直想着看这本书,然后买了kindle之后这本书就躺在kindle里,因为各种原因反正这几天才系统的读完了。
——写在前面的话
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捡起一枚六便士。
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想着肯定是特别抒情啊,特别美的散文小说,类似《瓦尔登湖》或者《小王子》这样的书,嗯,负责任的说全书没有一处描写月亮或者六便士。这个书名一定是写意抽象拍脑门想出来的。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门书的作者——毛姆。
毛姆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他一生著作甚多,除诗歌以外的各个文学领域,都有所涉及,有所建树。他本人经历丰富,刚开始学医,后来弃医从文写戏剧,一直不愠不火,后来又专心写小说,再后来就成了伟大的作家。
梦想太妖冶,被梦想击中的人,是幸福的。
这个故事是以法国画家高更的经历为创作蓝本的。
斯特里特兰德是收入不错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有美丽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小孩。突然有一天放弃所有只身来到巴黎学画画,穷困潦倒之时有位朋友帮助他照顾他,结果那个朋友的妻子成了他的情妇并且为他自杀。再后来他来到了南太平洋小岛塔希提,娶了一名土著姑娘,并且生了三个孩子,度过了三年短暂的幸福时光。后来他得了麻风病,最后在失明的时候在墙上完成了一幅大作。土著妻子埋葬了他,并且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作予以销毁。
他生前,没有多少人欣赏他的画作;死后,成为名垂画史的天才。
给我的感觉是前面很平淡很平淡,因为是以第三视角描写的斯特里特兰德的故事,反而后面这个第三人从各处听到的关于画家在小岛上后期的故事内容更引人入胜。
他用如此细腻的笔触描绘太平洋小岛上非人间所有的景色。
“我马上就知道这是我终生寻找的地方。后来我们的船越走越近,我觉得好像记得这个地方。有时候我在随便走的时候,我见到的东西好像都很熟悉。我敢发誓,过去我曾经在这里呆过。”
斯特里特兰德最后终于遁入塔希提岛,在重病发作的日子里画出了此生最满意的画作,并付之一炬。
从始至终,他都不想让自己的行为对这个社会有个交代,他只想对于自己有个交代,而他成功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眼瞎身残,可他毫不在意,哪怕明天就会死,他也只会咧嘴一笑,佛家说,一副臭皮囊,四大皆空。
他追求美,除了画画其他的都不重要,都是枷锁。所有人都在争夺地下的六便士,唯独他抬头看到了月亮。
斯特里克兰德最后回归了灵魂最原始最野蛮的兽性和神性,它们交织在一起,最终平静地回归于大自然
抛开艺术素养,单单以我的观点看,我觉得斯特里克兰德太自私。不但自私,还无情。他抛家弃子,并且毫无愧疚。他的妻子和孩子对他没有任何伤害,他对妻子和孩子也没有任何不满。他只是想做他自己的事情,去画画,为了这件事,他抛开一切。爱情、亲情、世俗、生活环境,对他来说,都不值一提。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故事里还有一个人我想介绍一下,他是思特里克兰德朋友——斯特洛夫。
“翌日我送他启程去阿姆斯特丹。”看到这句话我甚至有种想哭的冲动。
太善良了他无私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有双慧眼发现有艺术天赋的思特里克兰德。结果妻子却跟他的这个朋友私奔,担心妻子受苦他选择把房子财产全都留给他们两个,他走。
他说“如果在恋爱中还讲自尊心,那么原因只有一个,你最爱的还是自己。”所以他的爱不是满足自我的爱,不是霸占妻子的情愫只能独有与自己。他爱的真的只是她这个人,斯特罗夫在被妻子抛弃以后心灰意冷之时不再渴求妻子能够回来,反而他希望妻子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再后来妻子被思特里克兰德抛弃自杀,抑郁而死他居然后回过头来重新帮助思特里克兰德送他去别的地方深造画画。
突然想到他跟《嫌疑人X的献身》里的石神这种悲剧人物有那么几分的相似。为了自己深爱的人幸福,不一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哪怕最后毁灭自己也在所不辞。
“我希望现在显得难以承受的哀痛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减轻,仁慈的遗忘将会帮助我再次挑起生活的重担。”
书摘
——不管有什么理由,你永远不会希望增加疼痛。对于疼痛,你只抱 个希望,那就是让它停止。世界上没有比身体上的疼痛更糟糕的事情,疼痛面前没有英雄,没有英雄。
——我模模糊糊地觉得,有的人生在某地不得其所。偶然性把他们抛到一定的环境中,而他们却总是思念着一个自己都不知道处于何方的假象。他们在生身之地仍是外来人,儿时就熟知的浓荫遮蔽的小巷,或者曾经玩耍的人烟稠密的介导,始终不过属于路过的场所。身在亲属中间,他们可能毕生落落寡合;处于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他们依然形单影只。也许正是这种陌生感,使得人们远走高飞,寻找一种永恒的东西,以便自己与之联系起来。也许是某种深深植根的隔代遗传,促使这些彷徨的人回归故土,那是祖先在远古时离开的地方。有时一个人偶至一地,会神秘地感到自己属于此处。这里是他寻找的家园,他于是在从未见过的处所、从不认识的人们中间安顿下来,就好像这些都是他生来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安宁。
世上所有人心中大概都有那么一个不大不小的理想吧。或许遥不可及,或许近在咫尺,异或是正在追寻的路上。可是大部分人,穷极一生也终究不会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当一个人拥有了稳定的生活,就很难从中跳出来了。
当我们的年岁慢慢增长,我们的胆量也慢慢变小。我们害怕、我们担忧、我们惶恐。最终选择屈服于生活,沉寂于生活,消亡于生活。
写这篇联想到自己身上了。
我是一个极其喜欢安逸的姑娘,偏偏老公是个不安分的人。他的人生观点大概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稳定久了人就懒了会更加不适应时代更新的节奏,只有不断地注入新事物开阔眼界才能避免被生活驾驭而是驾驭生活。我,只能被动加入他的世界,被带领着前行。
——写在后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