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书

李森祥先生的小说《台阶》一直被收入到初中的语文教材当中,算算我应该已经读了起码十几遍了,刚开始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自己也是生拉硬拽的就过去了,所有的体会和认识主动性很弱,更不要说有什么个人题外的思考,刚开始甚至有些的不耐烦。
一轮过去又来一轮,在读文字竟不知为何升起了感慨与感动,文中的父亲是这么的不容易,又是这么的别扭,为什么不能好好享受得来不易的“好台阶”呢?
时间在不停的运转丝毫不为任何人做片刻的停留,空间中的我们不管愿意与否,终于还是抵不过时间,当然这也不是坏事,他教会我们成长,让我们懂得珍惜。
此一时彼一时,再次读到这篇《台阶》时竟有种似曾相识,我清清楚楚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同样的劳作了一辈子,一样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受到他人的尊重,渴望改变家人及农村的面貌,虽然时代不同目标也不同了,但中国农民骨子里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还有隐忍仍然存在着。
静书的父亲和作者是同一个年代的,20世纪5、60年代的人是真正吃过苦的,物资的极度匮乏,生活的艰苦不是如今的90后00后,包括我们这些80后也只是有耳闻罢了。
父亲也是个要强的人,如今已经快要拆除的老屋承载了我们一家太多的喜怒哀乐,也记录了父母亲从白手起家到没黑没夜的辛苦劳作,白天种地晚上放羊,大冬天去到芦苇湖打苇包(造纸等的原料)冻坏了十根指头,于是我们同村的大多数人家先买上了电视、洗衣机,缝纫机,收音机这时的父亲总是笑容堆在脸上的。
十几二十年的奋斗,四五年前我们已经搬进了了楼房,父亲的种地本领也绝对是同村里的佼佼者经常有人上门请教。
但父亲的背有些弯了,体力大不如从前了,胃一直不好导饭量也少了,曾经完全不用计算器心算能力超强的老爸,如今也戴起了老花镜用起了计算器,手机的音量也总是开到最大的。
时光时光慢些吧,别让父母这么快就变老了,我愿用我的一生换他们岁月长留,微不足道的关心请你时刻挂心上!
老爸老妈虽然才刚刚离开家,但我真的真的想你们了,记得想我哦!
网友评论